文/ 楊娟(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心理健康促進科)
近期,校園霸淩事件備受社會關注,很多孩子在受到霸淩後不知如何求助,導致事態愈演愈烈釀成悲劇。其實很多時候, 孩子的「不表達」和家長的「未察覺」,是導致霸淩事件不能及時得到控制的重要原因。
校園霸淩事件的受害者,往往是膽小、內向甚至怯懦的孩子, 這類孩子不善於表達,在受到欺負時更容易選擇隱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觀察力很重要。校園霸淩有多種形式,包括行為、語言等,家長要留意孩子身體有沒有受傷、是否遭受言語侮辱、跟同學之間是否有衝突等。
除了及時觀察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家長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求助。很多孩子不願意表達,除了性格上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家庭、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如果家庭氛圍比較融洽,孩子和家長之間容易溝通,那麼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可能會願意分享他在學校遇到的事情,家長也會想辦法一起解決。
家長要真正關心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瞭解孩子的需求,表達「我想幫你解決問題」的意願,引導孩子求助,讓孩子感到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很難描述事情的過程,可以讓其通過畫畫、角色扮演的方式,表達經歷了什麼;也可以到專業機構請心理諮詢師和孩子溝通,幫孩子走出困境。
校園霸淩分不同程度,可以是同學之間開了一個帶有侮辱性的玩笑、被同學孤立排擠,但嚴重的也可以是打罵等。
不管受到何種程度的霸淩,家長都要教會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同學跟你開玩笑的,不用在意」,這並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面對霸淩事件時,只要對方讓你覺得不舒服,就要直接表達出來, 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尤其在面對十分惡劣的情況時,要勇敢反擊,進行正當防衛,讓自己的內心逐漸堅強起來,從根源上避免霸淩事件的發生。
除了受害者,施暴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他們往往也是年齡相仿的孩子,之所以會欺負別人甚至有暴力傾向,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有過類似的經歷。這類孩子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問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得已用暴力方式去解決。因此,建議這類孩子也要儘早接受心理諮詢,避免釀成大禍。
校園霸淩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心理事件,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需要從家庭教育、學校重視、社會關注等三方面尋求解決策略。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家長要給孩子起示範作用,不應有暴力傾向或者打罵孩子,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家長還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要培養自信、懂得自我保護的孩子。
從學校重視的角度出發,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十分重要,老師們要多關注和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從小事上防微杜漸,提早介入,引導孩子們和平相處。
從社會關注的角度出發,各方對霸淩事件應予以關注,通過建立相關制度、法律法規等,有效解決問題。(許偉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