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不要慌 中醫外治來幫忙

/ 張輝果( 河南省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最近天氣寒冷,新冠感染和流感疊加流行,發熱患者激增。很多家長在生病的同時還要照顧寶寶,再碰上寶寶高熱,更是束手無策。寶寶發熱,除了使用退熱藥物,還可以試試中醫外治療法。
足浴療法
  相較於成人,小兒肌膚嬌嫩,藥物更易透過皮膚被吸收,更有利於發揮藥浴的治療作用。
方法:取柴胡15、荊芥10、梔子10、連翹10、薄荷8、葛根15、白芷10;將藥物裝入一次性藥袋,放入足浴盆中;往盆中加水,水溫38~40℃,水位超過患兒踝關節,足浴15~20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
1. 足浴1小時後,體溫下降小於1℃可重複足浴1 次,體溫複升亦可重複足浴1
2. 出汗不宜多,以身體微汗為宜,切忌大汗淋漓。
中藥貼敷療法
    中藥貼敷療法是將所需藥材研成粉末,加適量賦型劑製成糊狀,敷貼於患處或穴位,利用其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 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法:可以選擇適量麻黃、桂枝、葛根、薄荷、冰片,貼敷大椎、膻中、湧泉、曲池等穴位,治療小兒發熱。
注意事項:
1. 敷藥厚薄要均勻,太薄藥力不夠,效果差;太厚則浪費藥物,且受熱後藥物易溢出,污染衣被。
2. 敷藥後,患兒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應暫停使用。一般來說,小於6月的患兒,貼敷時間1~2小時6~1的患兒,貼敷時間2~4小時1~3的患兒,貼敷時間4~6小時;3以上的患兒,貼敷時間6~8小時
推拿療法
    小兒推拿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根據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在其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起到調節小兒臟腑、氣血、經絡功能的作用,從而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方法:平肝清肺(沿患兒食指、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向指尖單向直線推動),清天河水(沿患兒前臂內側正中線,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退六腑(沿患兒前臂尺側,從肘關節推至掌根),提捏大椎(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
刺絡療法
    刺絡療法是以三棱針為針具,根據病情刺破患者身上特定部位的血絡(即淺表血管),放出適量的血液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耳尖位於耳輪頂端,耳尖放血有退熱、鎮靜、消炎、止痛、降壓、抗過敏、清腦明目的作用,可治療小兒發熱、咽痛、頭痛等症。
注意事項:
1. 此方法應由專業醫師進行操作。
2. 體質過度虛弱、局部皮膚破損者禁用。
    需要提醒的是,寶寶發熱以病毒感染居多,經對症治療,多能很快痊癒;但如果寶寶持續高熱不退,家長也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將寶寶送到醫院治療。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