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包括情緒枯竭、去人性化和效能喪失三個維度。
情緒枯竭 一種過度付出感以及情感資源的耗竭感,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
去人性化 刻意在自身和工作物件間保持距離,對工作敷衍了事,對他人消極、冷淡、過分隔離等。
效能喪失 傾向於消極評價自己,伴隨無力感、抑鬱等。
職業錯位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是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入錯了行。這種嚴重職業錯位的情況如果長期續存,必然會導致職業倦怠。
超限、超負荷工作
超限、超負荷工作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上司、同事都相信你能完成某項工作時,你將拼盡全力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然而凡事都有限度,超過自己能力的過高目標只會對你造成傷害。
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
研究結果表明,負面悲觀情緒與職業倦怠息息相關。消極思維模式更容易催生職業倦怠。
工作內容或環境失衡
工作內容或環境失衡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理想、職場人際關係疏離、職業價值觀衝突等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
接納自己
職業倦怠有時就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需要我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正確分析、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根據自己的特徵和優勢,揚長避短,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不斷地完善自我,用實際行動迎接挑戰。
認知調整
一定要記住,生活不是為了工作,工作只是服務於生活。當發生問題時,請先問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有什麼選擇,可以主動和同事、家人、朋友等及時溝通,共同解決。
不要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職業倦怠,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應對方式。在重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找到對抗職業倦怠的技巧。
釋放壓力
情緒管理需要及時傾訴與宣洩。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將關注點轉移到自己喜愛的事物上,從而讓自己走出苦悶,變得快樂起來。實踐證明,傾訴與宣洩有益於身心健康。
學會分心
如果自己有一些興趣、愛好,能夠讓你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避開壓力很好的策略。你不是唯一可以完成工作的人,可以嘗試讓別人幫你一起分擔。給自己放個假,做最想做的事。
運動和放鬆
運動和放鬆
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實都要以身體健康為基礎。一個生活作息正常、適當運動、精力充沛、愛好廣泛的人,很少會頻頻陷入職業倦怠。
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
試著暢想一下自己未來的工作規劃,對於理想職業又有怎樣的期待,努力向著自己想像的方向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