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萍(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兒科)
有不少父母帶著身高不理想的孩子到醫院就診。在未查出病因的情況下,一部分家長以為只要給孩子用生長激素就可以長高,將全部希望寄託於生長激素;另一部分家長則是「談激素色變」,坐等孩子「18 歲躥高」。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可以考慮使用生長激素呢?生長激素有哪些使用禁忌和副作用呢?
身材矮小與否要參考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個體的平均身高。孩子身高受很多因素影響,最主要的因素是遺傳,約占70%。此外,營養、運動、睡眠、情緒、慢性病、服用藥物等都會影響孩子的長高。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並非真正的矮小,而是父母覺得矮小。還有一部分身材矮小的孩子屬於正常生理變異。為了正確診斷,醫生要結合孩子的遺傳身高、生長速度、當前身高、骨齡、青春期發育狀態等進行綜合判斷。
即便是符合矮小診斷的兒童,臨床治療措施也各不相同,具體治療方法取決於病因。生長激素的治療一般是在排除其他病因的基礎上,醫生給出的綜合治療措施。
目前美國批准可用生長激素治療的常見病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身材、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大量臨床資料表明,將生長激素用於這些疾病的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身高。
生長激素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有關其應用指征、劑量、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也在逐漸深入。由於需要長期用藥,生長激素的安全性問題是研究的焦點。
現有資料表明,生長激素的總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3%。注射部位紅腫比較常見。臨床上比較少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甲狀腺功能減低、糖代謝改變、股骨頭滑脫等。
現有資料表明,生長激素的總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3%。注射部位紅腫比較常見。臨床上比較少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甲狀腺功能減低、糖代謝改變、股骨頭滑脫等。
糖尿病患兒、骨骶已經閉合、嚴重全身性感染等危重病人、活動性腫瘤患者、顱腦損傷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都不適宜使用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不是萬能的,也不能隨意使用。孩子在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前,應該由具有小兒生長發育性疾病診療經驗的專科醫生,綜合考慮孩子的年齡、性別、骨齡、青春期發育情況、營養、遺傳情況等,評估和選擇科學的治療方式。
孩子在應用生長激素治療過程中,應每3~6個月監測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療期間還應配合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量運動,以達到理想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