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情緒會發洩在身體上

    如果一個人身體生病了,心情就會變得糟糕,這很容易理解。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負面情緒( 如焦慮、憤怒、抑鬱等) 太多,身體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差。很多軀體上的病,根源都在情緒。

/ 楊雪嶺( 楊雪嶺)
    筆者的門診曾有一位從其他科室轉過來的病人,他一直有胸痛的毛病,在心內科做了多項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查不出任何器質性病變。經過多方勸說,他才來到心理門診。通過諮詢及相應評估, 發現這位病人有典型的焦慮和抑鬱症狀。胸痛,只是他情緒問題的「軀體化」表現。
軀體化症狀情緒的另類表達
    軀體化,是指一個人本來有情緒問題或心理障礙,卻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而是轉換為各種軀體症狀。臨床上,很多生理病變如痙攣性疼痛、胸悶、腹脹、皮膚紅疹等,原因可能都在情緒。之所以這樣,簡單來說是「憋出來」的。軀體化的患者常常伴有述情障礙,就是他們不懂得用言語或行為來表達、宣洩負性情緒。這些沒有出口的不良情緒,積壓成強大的「負能量」,軀體就成了它們的宣洩途徑。所以,軀體化症狀可以理解為「情緒的另類表達」。
    從神經生物學層面解釋,負面情緒會導致人體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失調,也擾亂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最終引起軀體病變。
情緒壓抑和透支對健康影響巨大
    情緒壓抑和透支對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
    國際自然科學領域權威雜誌臨床調查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促進腎上腺素水準異常升高,通過改變乳腺癌的糖酵解水準引起腫瘤微環境的酸性,促進乳腺癌發生、發展。
    發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焦慮測試得分更高的人,患心臟病的機率高出正常人30%~40%。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高水準的壓力與女性受孕率降低直接相關。臨床上,消化道系統疾病如潰瘍、炎症,皮膚病如皮炎、濕疹, 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與情緒、心理的關係也都非常密切。如果類似疾病遲遲不能治癒,就要考慮「醫心」。

解決好壓力才能有好心情
    一般來說,糟糕的情緒都來自壓力,解決好壓力,才能有好心情。壓力來自一個個的事件,稱為應激源。「解決」壓力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是消除應激源。如「消除」繁重的工作任務、糟糕的人際關係等。但這些事情是「消除」不完的,所以要用另一種方法:改變對應激源的認知。
1. 看積極面
    再壞的事都有積極的一面,多去正面地理解,少做消極判斷, 這樣能逐漸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今天開車和別人剮蹭了一下,雖然懊惱,但可以換個角度:還好,沒有軋著人或造成更大的事故。反覆這麼訓練,能形成習慣性反應鏈條:來自內心的積極理解促進愉快情緒優化行為模式。
2. 想開點
    憂慮、興奮、痛苦、幸福等各種情緒都是生活拋給我們的,帶著壓力生活才是常態。如果壓力來了,不必想方設法擺脫它,讓它待一會兒,能把它變成動力就更好了。
3. 說出來
    壞情緒不能一直憋在心裡,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排解。比如找人述說、轉移注意力、哭泣、聽音樂、看電影等,都是好的方式。
4. 會求助
    如果你的壓力很大,時間很長,自己已經無法調適,還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應該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