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淩加雲 (江西省兒童醫院風濕免疫科)
關節炎有100 多種亞型,其中有一種會在兒童時期發病,它就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JIA),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風濕性疾病之一。
兒童也會得風濕性關節炎?很多家長會有疑問。其實,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的表現同成人一樣,主要是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但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不僅損害關節,還會導致全身發熱、出現皮疹等。這類疾病的危害在於影響孩子的關節發育,嚴重者可出現不可逆的多發關節畸形和殘疾,部分孩子生長發育明顯落後,甚至有因此失明的情況。
這種疾病有可能被家長誤認為是生長痛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家長應該瞭解和認識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若發現異常,及時帶孩子到兒童風濕免疫科就診,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警惕患有JIA
1.18 歲以下兒童,不明原因關節腫痛持續6 周以上
全身所有關節都可能發病,可以是1 個關節,也可以是多個關節。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兒童僅僅有關節腫脹,沒有壓痛及活動受限。如果出現早晨起床關節僵硬明顯(晨僵)的情況,更要警惕。
2. 不明原因持續腰背痛、足跟痛
孩子在沒有外傷、劇烈運動的情況下,出現持續的腰背部疼痛,尤其出現彎腰受限時,需要警惕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另外,早期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患兒會出現足跟疼痛,敲擊後疼痛加劇,或在運動後加重。
3. 反覆發熱、皮疹
部分患兒會出現反覆發熱,每日體溫在36.0~41.0℃波動,驟升驟降,口服退熱藥後體溫仍會反覆波動,熱退後孩子精神較好,活動如常。通常,這種發熱要持續數周到數月。部分患兒會出現紅色皮疹,形狀不規則,有的皮疹呈紅色顆粒狀,有的呈紅色大片狀,瘙癢感不明顯,口服或塗抹抗過敏藥物無效。
4. 眼紅、視物模糊
研究顯示,10%~14% 的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患兒在關節炎出現之前就已表現為葡萄膜炎。臨床表現主要為眼紅、眼痛、畏光、眼前黑影飄動或視力下降, 不加以干預,可引起嚴重的後果,包括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常用治療藥物有哪些
資料顯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為首次發病1 年內。未經治療者,2 年致殘率為50%,3 年致殘率高達70%。因此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的早期治療至關重要,藥物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奈普生、雙氯芬酸等), 抗風濕藥物(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等),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等),生物製劑(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托珠單抗等)。
隨著治療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的預後也在不斷改善。大部分規律治療的兒童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參與校園學習、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疾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規範治療,治療一旦中止,疾病再次進展,可能引起不可逆的關節畸形, 導致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