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耳鳴中醫有招

    耳鳴是身體發出的健康「預警信號」。資料顯示,耳鳴正困擾著全球10%~15% 的人群。本期,筆者為您詳細介紹耳鳴的成因、治療與日常調養。耳鳴不只是「耳朵裡的噪音」
    耳鳴是一種症狀,表現為無外界聲源時耳內或顱內的異常聲響(如蟬鳴、嗡嗡聲)。現代醫學認為,耳鳴的形成機制複雜,涉及以下層面。
聽覺通路異常
耳蝸毛細胞損傷、聽神經病變或中樞聽覺系統代償性亢進。
全身性疾病關聯
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頸椎病等均可誘發耳鳴。
心理與神經因素
長期壓力大、焦慮抑鬱可導致大腦邊緣系統與聽覺皮層功能失調,形成「耳鳴情緒」惡性循環。
    此外,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紊亂可能通過「腸耳軸」加劇慢性耳鳴。耳鳴還可能與基因易感性有關,最新研究顯示,部分人群攜帶特定基因變異(如SLC26A4 基因), 更容易因雜訊暴露或藥物導致耳鳴。
    現代醫學對於耳鳴的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如控制血壓、停用耳毒性藥物、改善睡眠障礙等),聲治療與習服療法(通過白色雜訊、自然聲掩蔽耳鳴, 結合心理諮詢降低對耳鳴的敏感度),藥物治療(短期內可使用改善微循環藥物、神經營養劑等),神經調控技術(如經顱磁刺激可調節聽覺皮層興奮性,對頑固性耳鳴有效率超過60%)。
耳鳴是臟腑失衡的「警報」
中醫將耳鳴歸為「腦鳴」「聊啾」範疇,認為其與五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腎精虧虛型
    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多見老年人或長期熬夜者。常見表現包括耳鳴如蟬, 持續不斷,伴腰膝酸軟、頭暈健忘、夜尿頻多。
肝膽火旺型
    情緒鬱結化火,循經上擾耳竅。常見表現包括突發耳鳴,聲如潮湧,伴口苦咽乾、煩躁易怒、頭痛目赤。
脾胃虛弱型
    氣血生化不足,清陽不升,耳部失於濡潤, 多伴乏力、食慾不振。常見表現包括耳鳴時輕時重,勞累後加重,伴食慾不振、乏力便溏。
痰瘀阻絡型
    痰濕或血瘀阻滯耳部經絡。常見表現包括耳鳴如潮,持續不斷,伴頭重如裹、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中醫治療耳鳴講究辨證施治,內外兼修。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中藥內服、針灸療法,耳穴療法及導引術等。比如,可結合「鳴天鼓」(手掌掩耳叩擊後腦)與「營治城郭」(按摩耳廓), 疏通耳部氣血。同時,根據患者體質選配角、徵、宮、商、羽五音的「五行音樂療法」,輔以耳鳴掩蔽,可以顯著緩解焦慮性耳鳴。

日常調養保護聽力健康
1. 飲食調理
    在飲食方面,耳鳴患者可食用黑芝麻、核桃、芹菜、菊花、山藥、茯苓等。限制食用含有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或食品,避免高鹽食品,以免加劇內耳水腫。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個食療方。
腎精虧虛型:黑豆枸杞粥
原料:黑豆50 克、枸杞子15 克、粳米100 克。
做法:黑豆提前浸泡2 小時,與粳米同煮至熟爛,加入枸杞子再煮5 分鐘即可。
功效:補腎填精、養耳聰耳。
肝膽火旺型:芹菜菊花湯
原料:芹菜100 克、菊花10 克、瘦肉50 克。
做法:將瘦肉切片、焯水,與芹菜同煮,最後加入菊花煮2 分鐘即可。
功效:清肝瀉火、平肝潛陽。
脾胃虛弱型:山藥茯苓粥
原料:山藥50 克、茯苓15 克、粳米100 克。
做法:將山藥切塊,與茯苓、粳米同煮至熟爛。
功效:健脾益氣、升清聰耳。
痰瘀阻絡型:山楂陳皮粥
原料:山楂15 克、陳皮10 克、粳米100 克。
做法:將山楂、陳皮煎水取汁,與粳米同煮至熟爛。
功效:化痰祛瘀、通絡開竅。
2. 養成愛耳好習慣
科學使用耳機:使用耳機時音量不超過60%, 每日使用時間控制在1 小時以內。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睡前1 小時遠離電子螢幕。
頸椎保健:每小時做一次「米字操」(頸部緩慢畫「米」字),避免長期低頭誘發耳部血供不足。
3. 注意心理調適
正念冥想:每天10 分鐘專注呼吸訓練,降低對耳鳴的過度關注。
認知行為療法(CBT):通過寫日記記錄耳鳴變化,識別並改變負面思維模式。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