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維娜李炳茂( 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
手部作為人體的一部分,通過經脈與全身連通,是人體生理病理的資訊窗。《黃帝內經》中有豐富的手診理論闡述,將手診作為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雙手透露的健康密碼。
手與臟腑關係密切
手部有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與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共6 條經脈循行。手的生理功能的發揮, 有賴於臟腑氣血的供養與調節。《黃帝內經·素問》言「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是指人體的氣血變化影響著掌指功能。《黃帝內經·靈樞》言「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意為氣血充盛與否決定著手型和手掌溫度。手與五臟的關係尤為密切。
肝
肝主筋,其華在爪。指甲的狀態可反映肝臟的健康狀況。肝血充盈則指甲堅韌、紅潤、有光澤;肝血不足, 則指甲蒼白、乾枯、薄而軟,甚至變形。
心
心主血脈,心血充足則手掌紅潤、有光澤;心主神明, 心氣充盛則手部動作靈活。
脾
脾主肌肉。脾氣健旺,化源充足,則手部肌肉豐厚, 靈活有力;若脾失健運,化源不足,肌肉四末失養,則手部瘦弱無力。
肺
肺宣發衛氣於皮毛肌腠,可溫分肉、肥腠理。肺氣宣暢則手部氣血津液輸布正常,功能得以正常發揮。
腎
腎主藏精、主骨。腎精充沛則手部骨骼強健,握力正常。
手掌紋理有玄機
手掌的紋理變化是手診的重要依據。手掌紋理粗的人多為陽虛,常表現為平素怕冷、手足不溫、精神不振、喜熱飲食等。手掌紋理細的人多為陰虛, 常表現為五心煩熱、盜汗、咽乾、便乾等。手掌紋理粗而肌肉鬆軟的人,容易出現關節疼痛等「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