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家博楊玲玲(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
校園暴力不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影響家庭關係以及社會和諧。遇到傷害時不敢表達、與家長缺乏充分的溝通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許多因校園暴力產生精神心理問題的孩子得不到及時專業的幫助。
校園暴力包括身體上的傷害、言語和心理上的暴力,如欺淩、恐嚇、排擠、散佈謠言、言語侮辱等各種不當行為。可能很多家長片面地認為校園暴力是肢體衝突,而事實上,大部分的校園暴力都是通過言語侮辱、排擠孤立對孩子產生傷害。相比於肢體衝突,言語暴力的傷害可能更持久、更嚴重、更加難以發現。
在平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與孩子保持親近的關係,在孩子與你主動交流時給予正向回饋,鼓勵孩子分享在學校的經歷;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應該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靠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孩子情緒和行為的變化。如果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不穩定、內向敏感、對學校失去興趣,出現失眠、食欲改變、不願與同學交往等異常表現,家長可以嘗試以平和的態度與孩子溝通, 找出原因。如果與孩子的溝通不順暢,家長也可以聯繫孩子的朋友、老師,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及學校的氛圍。
一旦家長發現孩子可能遭受校園暴力,就需要採取適當的行動來保護孩子,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安全地與家長分享感受和經歷。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切身體會孩子的感受, 不加任何批判或指責,幫助孩子充分表達及釋放情緒,必要時可請專業醫生處理孩子的心理問題、情感創傷等。同時,家長還應該與校方充分溝通,協商解決方案,鼓勵孩子能夠提供證據協助解決問題。
家長通過建立信任關係、鼓勵溝通、採取適當行動等多種方式,將有助於減少或避免孩子受到校園暴力的影響,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