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會面臨退休、疾病、獨居、活動受限、社交群體改變、家庭成員故去等情況。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人出現情緒問題。
愛社交的老年人抑鬱風險低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的一項研究顯示,老年人經常社交或可延長壽命。那麼,社交可以給老年人帶來哪些好處呢?
1. 經常參加社交活動的老年人,患抑鬱症、孤獨症等心理疾病的風險會明顯降低。
2. 經常參加聚會、聚餐等,可以調節老年人的活動狀態,將刷手機、養寵物等靜息活動轉化為動態活動,從而增強身體素質。
3. 社交活動豐富的老年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新知識、新資訊,而接收、更新這些資訊,可以對其心血管、腦神經等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
總的來說,經常參加社交活動,會讓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處於健康、平衡的狀態。
「主動出擊」合理參與社交
在這裡,我們給老年人提出四條建議,幫助大家科學、合理社交。
1. 老年人要「主動出擊」
老年人可以主動結交朋友,尤其是遇到年齡相仿的鄰居,可以約著一起買菜、散步、打麻將、跳廣場舞等,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2. 適度參與棋牌類活動
對於老年人來說,適度進行棋牌類活動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可以幫助老年人社交,在打牌時認識更多的人。其次,棋牌類活動可以給老年人帶來愉悅感,進而降低其出現抑鬱的風險。最後,棋牌類活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要避免久坐,適度娛樂。
3.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目前,很多社區組建了各種老年興趣小組,我們鼓勵大家主動參與其中,既可參加合唱團、舞蹈隊,也可加入社區的志願者隊伍, 為居民服務。這樣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與成就感,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
4. 跟親人、朋友保持聯繫
偶爾跟子女發個資訊,或進行視頻通話,這樣既算不上「打擾」, 還能向子女「彙報」最近參加了哪些活動,新結交了哪些朋友。另外,老年人也要多和老朋友、老同事聯繫,方便時可以約著一起逛公園、喝茶、釣魚、聚餐等。
出現這些症狀警惕抑鬱作祟
若老年人出現以下情況,家屬需要提高警惕:經常心煩意亂、憂鬱、悲傷;覺得生活沒有意思,總感覺乏力;反應變慢,甚至連吃飯、睡覺都覺得力不從心;對外界的事物幾乎沒有反應;回避社交、討厭吵鬧;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用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事物; 有自殺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老年患者會將情緒問題描述成軀體症狀,強調自己「心慌、乏力、腿腳不好、氣緊、尿頻」。老年抑鬱患者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還可接受心理治療,醫生會通過傾聽、安慰、解釋、指導、鼓勵等方式,正確認識、對待疾病,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