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腿抽筋,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缺鈣了,得補鈣。」其實,「抽筋」的原因不只有缺鈣。
肌肉「抽筋」,也就是肌肉痙攣,表現為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強直收縮,可造成肌肉僵硬、疼痛,常見於小腿、腹部等。
肌肉痙攣的原因有哪些
肌肉痙攣在臨床上很常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寒冷刺激
肌肉可因寒冷引起興奮性增高,導致局部痙攣。例如,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蹬了被子,小腿受涼後,就容易出現短暫的「抽筋」。
缺鈣
鈣離子在肌肉收縮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鈣離子濃度降低,刺激神經末梢和肌肉,使之高度興奮,肌肉也容易發生痙攣。
運動過度
劇烈運動時,全身處於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時間過短,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容易誘發肌肉痙攣。
低血糖
葡萄糖可為肌肉的運動提供能量,若血糖降低,肌細胞的細胞膜興奮性增加,人們就可能發生肌肉痙攣。除此之外,低鎂、低鉀、甲狀旁腺功能不全,以及缺乏維生素B1、維生素B5、維生素B6,都可能引發「抽筋」。
如何緩解「抽筋」
想要預防「抽筋」,大家除了要做好保暖、運動前後注意熱身和放鬆、及時補充能量以外,還要注意正確補鈣。下面以小腿肌肉痙攣為例,為大家介紹幾個中醫緩解「抽筋」的小妙招。
拉伸肌肉
雙腿分開站立,將重心放在痙攣側,膝蓋微微彎曲。此外,也可以保持坐姿,用手抓住抽筋一側的大腳拇趾,然後慢慢將腳掌向身體的方向扳屈,膝蓋盡力伸直。
熱敷
用熱毛巾熱敷痙攣側,有助於放鬆肌肉。
按摩小腿
用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適度用力,從上到下反復拿捏痙攣側小腿後側肌肉5~10分鐘,可緩解疼痛。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小腿痙攣可選同側委中穴、承山穴、浮郤穴。
委中穴 位於膝蓋後方,膕窩凹陷正中央。
承山穴 位於小腿後正中,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浮郤穴 位於大腿後面的股二頭肌肌腱內側。從手法來說,腿部穴位按摩可採用指揉法或點法。指揉法是以拇指指面著力,掌心向內,按在穴位上,輕柔緩慢活動。點法是用指端或屈指骨突部位著力,按而壓之,戳而點之。在按摩時,力量應由輕漸重、均勻柔和,可以雙手雙穴同時按摩,以有酸、脹、麻的感覺為度,每個穴位按摩30秒,一般持續按摩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