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在保護和傳承中走過千年

    20101116日,中醫針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12年過去了,針灸無論在技術創新、理論深化、臨床應用,還是文化闡釋、國際影響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發展。

-針灸起源-

    提及針灸,很多人腦海中呈現的是用幾根細細的銀針刺激皮膚的治療技術。但實際上,今天的針灸包含了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一系列療法。     針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民探求緩解病痛的本能行為之中。當時,人們發現,身體感到疼痛時, 用手按壓痛處能夠得到舒緩。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體表刺激都是最為原始的醫術之一。針灸之所以能傳承下來,關鍵在於中國古人運用智慧,實現了從實踐到理論的躍升。在這一過程中,實踐和理論不斷互動,醫者口口相傳、著書立說,形成了厚重的知識與文化積累。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醫者一直在不斷改進針灸的治療器具與技術。針的雛形是砭石,屬於粗糙的切割器具。黃帝內經中出現了「九針」的記錄,即九種針刺的金屬工具。從文字的描述到後來配有插圖的詮釋,人們發現這些工具中也有外科手術器具。它們除了用來刺入外,還有揣摩按壓、切割排膿的作用。後來,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改進以及醫療器具的分化,針刺和手術才逐漸分家。

-針灸的演變-

    針與灸,無論是器具還是技術的演變,甚至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興衰,都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從砭石、石針,到後來的青銅針、鐵針、金銀針、不銹鋼針,冶煉技術的每一個進步,都在降低醫者操作針具的難度,減輕患者的痛苦。到了今天,更有聲、光、電、磁等更為先進的針刺媒介。而在艾灸方面,利用紅外線對人體的溫熱作用,人們也開發了很多新設備。
    技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也影響著針灸在相應階段的安全性和適用病症。在缺少消毒意識、針具粗糙等情境下,沒有痛楚、相對安全的方藥湯液療法更受醫生和患者的推崇,逐漸成為主流。在清代中期,政府曾一度頒佈禁針令,阻礙了針灸的普遍應用和發展。而民國以來,中國誕生了以承淡安為代表的一批力承針術、同時對針灸進行科學化、現代化改造的醫家。針具的改進、針刺技術的精進,使針砭之志復興,使針灸技術繼續發揮著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作用。
    近年來逐漸流行的電子針療儀、溫灸器、三伏貼、撳針等,作為針灸原理的衍生物走進千家萬戶。臨床上,很多新的局部針刺方法,如頭皮針、耳針也應運而生。而針灸適應證,也由傳統病症覆蓋到針灸助孕、治療頸椎病等更符合現代人生活和需求的領域。因而,在現代醫學發展的語境中,針灸也在煥發著全新的生命力。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