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安全 劍指食品級產品

中藥安全 劍指食品級產品

策劃.採訪.撰文/金麗萍 圖/鄭清影
 《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 患者食之為藥物,記載藥食同源的精神。《淮南子.修務訓》則稱:神農嘗百草衣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看來,神農時代,也是藥食不分,差別在於有毒無毒。
 時至今日,主張藥食同源或指責藥食不分之間,存在極大的模糊空間;靠著既有規範:非藥不得宣稱療效,似乎完全鎖不住遊走邊緣地帶的強大市場驅動力。
湯飲不分中醫師被迫靠邊站?
 20211128日,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中醫師全國聯合會共同舉辦中醫藥論壇,觸及中藥用藥安全議題。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致詞時特別提及,社會對中藥用藥仍有疑慮,這將妨礙中藥的發展。
 論壇中,中醫師全聯會秘書長蔡三郎大聲譴責市場上藥食不分的現況。中醫師蔡三郎直接將藥品食品不清、不清、不清、不清等四大不清的情況,形容為新食安危機;他在講演中列舉許多以四物為名的各式飲品,蔡三郎認為,這些四物飲品已明顯混淆中藥四物湯
必也正名乎
四物」「十全是食是藥?
 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基準方劑資料說明,四物湯出典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處方包括: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是,需經中醫師診斷,依據個人體質、症狀,進行調整、增添藥方。
 中藥十全大補湯是中醫師的另一個痛。目前,市場上,以為名的飲品、雞精充斥市場通路,中醫師縱有滿腹經綸,也是有理說不清;無怪乎,蔡三郎對市場上取中藥為產品命名基礎,引起消費者誤解的作法,深不以為然。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