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金剛(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研究員)
二十四節氣導引法,就是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期間,根據節氣的變化與人體氣血運行的規律,採用導引、吐納等進行專門鍛煉的一套獨具特色的祛病養生法。每個節氣對應一組動作。二十四組動作各有專門的名稱、歌訣,可以習之,可以誦之,老少皆宜。
相傳,二十四節氣導引法由被尊稱為「儒師道祖」的陳挎老祖陳希夷所創,唐末宋初流傳至今,已有近千年。刊行于明武宗正德丙寅年(1506年)的《保生心鑒》則是二十四節氣導引法的最早文獻記載。至清朝,其被編入《四庫全書》《中外衛生要旨》等,因而二十四節氣導引術被廣泛流傳。
後來,山西名老中醫周潛川先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得到青城山趙煉師的傳授,又將其傳予弟子徐一貫、楊凱、李國章等,徐一貫等又傳授給民間中醫張明亮。之後,其輾轉流傳到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才得以較好的繼承和傳播。
順時養生 四季各有側重點
隨著四季轉移,寒暑交疊,人體臟腑經絡、氣血陰陽、升降開合亦隨之運化。《黃帝內經》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屙疾不起,是謂得道。」二十四節氣導引法能讓習練者順天時、通氣血、調陰陽。
中醫學認為,春夏秋冬對應人體臟腑,相應時令應當有針對性地對臟腑進行調理。春季導引,以頭頸及氣的升發為主,以應肝;夏季導引,以手足及氣的開散為主,以應心;秋季導引,以胸腹、脊柱及氣的收斂為主,以應肺;冬季導引,以腰腿、手足及氣的沉降為主,以應腎。
每一節氣導引法均包括以下內涵,即節氣、三候、動作名稱及其內涵,口訣、導引動作、要點和功用、方向和時間、說明、攝養。
天人合一 調理形神養身心
二十四節氣導引法讓人跟上時間的節拍,一起升、一起降、一起綻放、一起收攏,充分體現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
該法基於中醫學整體觀念、天人合一的理論,採用中醫導引運動的手段和方法,讓習練者更好地調整臟腑、氣血、經絡,以順時養生。每個節氣一套動作,一共二十四套動作,講求「按時行功,分經治病;人境合一,天人相應」,極具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特色,是節氣養生的有效載體。發皇古義 讓更多群體受益
二十四節氣導引法是學習和實踐中國傳統文化,如天人相應、子午流注、臟腑經絡以及古天文學、氣候學等內容的有效方法。
二十四節氣導引法對於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及自我康復能力,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適應與協調能力,拓展人體各種潛在的能力,都具有確切的作用。其動作簡明易學,一個節氣一個動作,一套共有二十四個動作。
很多學者重視將節氣養生的思想、導法應用于防病和康復實踐之中。二十四節氣導引法是中醫學的特色和優勢,近年得到高度認可和廣泛應用。如在慢病防治,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方面,其作為輔助治療方法,被更多人熟知與認可。
在康復保健方面,其作為簡便易行、操作簡單的中醫特色方法,為醫生提供了治療思路與手段。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其作為日常保健養生操,亦為人們健康帶來了極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