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時代 台灣、歐洲、美國連線報導
啟動鐘擺效應 全球朝中醫藥擺盪
策劃.採訪.撰文/金麗萍 圖/台日友好協會
前言:在後疫情時代,養生保健已成拚經濟的關鍵武器;而中醫藥所締造的保健成效,已獲全球公認。所以,當台灣防疫被各國豎起大姆指稱許時,防疫外交順勢而起,先是口罩,接著,中醫藥也動作頻頻。無論是台日歐民間串聯成立的「國際自然健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atural Health)」、或是政府主導的新南向政策,均不斷蓄積中醫藥國際發展動能;甚至在西藥掛帥的美國市場,當地醫藥專業人士、Diabetes Daily Post 創辦人Charles H Liu 在接受本報副社長兼總主筆金麗萍專訪時也樂觀期待,在美國,中草藥的地位,可望出現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
最近,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趨緩, 各地區陸續進入後新冠時期(Post Coronavirus)。此時,政府除防疫工作仍不敢偏廢外,更忙於紓困、振興。


經濟出口 防疫破口
只是,防疫、紓困、振興,看似具有先後,其實,不易排定順序。新冠疫情衝垮經濟,被壓抑四、五個口,都有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因此,為追趕落後進度,並未讓防疫成為過去式,反而,更顯重要。
積極的養身保健,尤重於防疫。分析新冠致死原因,多與患者具有長期慢性病有關;所以,提升全民免疫力,不該再被視為口號。
台灣107年健保前3大疾病就醫人數與醫療花費統計表

台灣近三年健保醫療支出前3大疾病統計

人命關天 收起偏見
面對駭人的新冠,迄今,西方社會仍無解藥;於是,中醫藥開始在國際間被廣泛討論。據美國Diabetes Daily Post創辦人兼總編輯(Founder and Chief Editor)Charles H Liu觀察,美國社會對中草藥具有既存的偏見,但當COVID-19帶來人命關天的議題,中草藥在西藥市場,可望產生鐘擺效應。
相對於美國,歐洲地區對中醫藥的接受度較高;此際,受新冠催逼,更出現加速發展的急迫感。去年,法國、西班牙等當地知名中醫師共同發起成立「國際自然健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atural Health)」,並推舉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交情匪淺的法籍M Willfrid MALASSAGNE擔任協會主席(圖)。
歐日台攜手 扛起時代使命
據「國際自然健康協會」副主席、台灣分會主席楊國瓏表示,一場新冠疫情,看似打亂協會籌組步調,其實不然,因病毒瘋狂橫掃全歐,突顯「國際自然健康協會」的重要性。
值此,台灣衛福部推出「防疫新生活運動」,總部設於法國的「國際自然健康協會」更高分貝倡議以自然養身、提升全人類健康。台灣分會主席楊國瓏同為台日友好協會理事長,未來,藉由「國際自然健康協會」積極運作,不僅直接連結WHO,也將在台、日、歐之間,完成推動大健康議題重要的搭橋工作。
中醫藥新南向 由慢走到快跑
在台灣,中醫藥發展深受新冠刺激,啟動加速力道。據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強調,這次,藉由「新冠肺炎中西醫合治」,串聯臨床與基礎研究,成為對抗病毒中藥新藥研發的重要基礎。
另者,在新南向的政策行動上,中醫藥也未缺席。為協助中藥順利銷往東南亞國家,政府已修正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92條之1,加速中藥在當地上市。同時,採取「以醫帶藥」的策略,藉由雙方傳統醫學的臨床交流,輸出台灣中醫醫療管理、中西醫整合經驗,協助中藥順勢切入南向國家市場。
亞洲的SARS全球的COVID-19
神似SARS 的COVID-19,對全球而言,最大的不同,應在於:SARS受創地區仍侷限於亞洲;但新冠卻令歐美成了重災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每日更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5月28日為止,美國的確診案例達1,658,896,死亡案例98,119;歐洲地區更是災情慘重,確診案例高達2 ,079,924。
尤令人憂心的是:迄今仍無解藥;疫苗、新藥,均在研發中。這一場世紀浩劫,勢將為歐美醫療界帶來前所未見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