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豔華吳群紅( 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教授)
季節性流感將影響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每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在全球可導致300~500 萬重症病例,29~65 萬相關病例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與新冠肺炎的症狀較相似,初始都表現為發燒、咳嗽、乏力等,難以通過一般的臨床表現鑒別。一旦發生類似狀況,對公眾來說很難自主判別。
對防控人員而言,針對伴有發燒、咳嗽等症狀的人員,如果一律按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第一時間進行檢測、報告、隔離處理,對相關密切接觸人員開展調查、隔離等措施,將打亂目前已經形成的高效、敏感的監測反應系統。頻繁拉響「假警報」,會使防控人員和公眾產生「警報疲勞」和防控反應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下對流感病例的過度反應,還會加重社會經濟的負荷,增加社會資源的耗費,加大疫情防控成本。
同時,在醫療資源有限的現況下,還可能造成醫療擠兌現象,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對社會心理和社會穩定也會帶來嚴重衝擊。因此,為減少季節性流感對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干擾,今冬做好流感防控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剖析疫苗猶豫原因有望改進策略和對策
從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態勢來看,人類和新冠病毒的鬥爭正從遭遇戰轉向可能的持久戰。終結這一局面的最有效武器無疑是新冠疫苗的廣泛生產和普遍接種。
今年8月,在中國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課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公眾風險感知、行為規律和公眾情緒引導》專案支持下,哈爾濱醫科大學課題組對近2萬人進行了線上網路調查,結果顯示:如果有可用的新冠疫苗,30.3%的人選擇不會接種或者視情況而定,疫苗猶豫現象明顯存在。
疫苗猶豫是指在可獲得疫苗接種的前提下,遲遲不願或者拒絕接種疫苗的現象。這一問題可能削弱應對疫苗可預防疾病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對於流感而言,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安全、經濟的方式。
課題組對公眾的流感疫苗接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結果後發現,男性、已婚、家中有易感人群、購買過意外保險、曾有患流感經歷的群體更傾向於接種疫苗。
已有研究表明,女性較男性在選擇某種行為時更加關注其引發的可能風險。隨著近期發生的一些疫苗安全事件,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不斷增加,出於安全性考慮,女性在選擇接種疫苗時態度更為消極。
家中有易感人群(如老人、兒童和孕婦)和曾經患過流感的人,對流感患病的體驗有更深刻的認識,瞭解流感對於身體造成的傷害,對疫苗接種所產生的健康收益有更積極的反應,是疫苗接種行為的促進因素。
另外,購買意外保險的公眾防範風險意識強,更加注意自身的身體健康,更願意採取積極的流感防護措施。
今年8月,在中國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課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公眾風險感知、行為規律和公眾情緒引導》專案支持下,哈爾濱醫科大學課題組對近2萬人進行了線上網路調查,結果顯示:如果有可用的新冠疫苗,30.3%的人選擇不會接種或者視情況而定,疫苗猶豫現象明顯存在。
疫苗猶豫是指在可獲得疫苗接種的前提下,遲遲不願或者拒絕接種疫苗的現象。這一問題可能削弱應對疫苗可預防疾病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對於流感而言,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安全、經濟的方式。
課題組對公眾的流感疫苗接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結果後發現,男性、已婚、家中有易感人群、購買過意外保險、曾有患流感經歷的群體更傾向於接種疫苗。
已有研究表明,女性較男性在選擇某種行為時更加關注其引發的可能風險。隨著近期發生的一些疫苗安全事件,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疑慮不斷增加,出於安全性考慮,女性在選擇接種疫苗時態度更為消極。
家中有易感人群(如老人、兒童和孕婦)和曾經患過流感的人,對流感患病的體驗有更深刻的認識,瞭解流感對於身體造成的傷害,對疫苗接種所產生的健康收益有更積極的反應,是疫苗接種行為的促進因素。
另外,購買意外保險的公眾防範風險意識強,更加注意自身的身體健康,更願意採取積極的流感防護措施。
面臨雙重風險疊加多措並舉是破局關鍵
應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的疊加風險,需要及時採取措施。筆者建議如下:1.啟動大規模有針對性、問題靶向的宣傳干預行動。
可以借鑒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成功經驗,融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和管道對流感疫苗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全面細緻的科普宣傳。
讓公眾瞭解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價值,使其充分認識到,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積極開展流感疫苗接種的特殊意義,形成對流感疫苗科學的態度和認知,打消對疫苗接種的顧慮。
讓公眾瞭解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價值,使其充分認識到,在今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積極開展流感疫苗接種的特殊意義,形成對流感疫苗科學的態度和認知,打消對疫苗接種的顧慮。
2.加大流感疫苗生產、流通、使用過程安全性審查和品質保障。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疫苗生產環節的監管,嚴格執行電子追溯制度,確保疫苗的安全和品質。持續公開疫苗安全性審查管理和品質監管等相關資訊,重塑公眾對疫苗品質和安全的信任與信心。
3.優先安排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種,做好疫苗儲備。
對復工、復產、復學的重點和高風險人群,特別是有較大人群聚集風險場所工作的人群,以及老年、兒童、托幼和養老機構的人員、在校中小學校學生等脆弱和易感人群優先安排接種。提前做好今冬主要流感病毒亞型的多價流感疫苗採購、運輸和儲備安排。
對疫苗市場需求量的提高進行科學預判,並協調多方力量,確保優質高效流感疫苗的充分市場供給,做好採購、運輸、儲備、接種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準備。
對疫苗市場需求量的提高進行科學預判,並協調多方力量,確保優質高效流感疫苗的充分市場供給,做好採購、運輸、儲備、接種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準備。
4.降低流感疫苗接種費用,或可試行將疫苗接種納入醫保報銷。
根據醫保資金的可承受能力,制訂頒佈對高危人群、高風險人群、重點人群及一般人群梯度報銷及適當費用減免政策。
對疫苗廣泛接種所需成本及接種帶來感染率降低,以及由此產生的流感檢測、鑒別診斷及住院費用節省等成本效果進行分析,尋找最優補償方案。通過將疫苗接種費用納入醫保報銷,降低人們接種疫苗的經濟障礙。5.提高各級醫療機構對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能力,試行啟動相關檢測費用納入醫保報銷。
普及流感和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宣傳,特別是對兩者的異同和鑒別判斷的關鍵知識點進行重點教育,指導公眾合理就醫,避免出現公眾疑病焦慮和可能出現的醫療擠兌。
特別要加大基層醫療機構對多種流感亞型混合新冠感染的檢測能力以及高效、精準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實現早期對流感和新冠可疑病例的鑒別,採取區別性的防控措施,排除流感流行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影響。
此外,醫保在啟動疫苗接種補貼計畫的同時,也要考慮把快速流感和新冠複合檢測費用納入醫保目錄並啟動相應費用減免的制度設。
特別要加大基層醫療機構對多種流感亞型混合新冠感染的檢測能力以及高效、精準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實現早期對流感和新冠可疑病例的鑒別,採取區別性的防控措施,排除流感流行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影響。
此外,醫保在啟動疫苗接種補貼計畫的同時,也要考慮把快速流感和新冠複合檢測費用納入醫保目錄並啟動相應費用減免的制度設。
(衣曉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