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醫對新冠疫病的防治對策(上)

淺析中醫對新冠疫病的防治對策(上)

文/王博學、王唯丞

(中國大陸中醫師、馬來西亞中醫師)

 201912月起,中國大陸武漢市

出現了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

例,並以武漢為中心,迅速在湖北省

乃至全中國大陸各地蔓延。

    2020日,中國國務院聯

防聯控機制在發佈會上宣佈,將「新

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

肺炎」。隨著新冠肺炎在多個地區呈

現高發態勢,進行積極防有效診

方案成為遏制疫情蔓延的當務之

急。

    中醫藥學是東方文化醫學的瑰寶,

曾在幾千年來數百次重大疫病救治中

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目

中醫藥理論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的認

與防治措施。

 從中醫學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歸

屬、病因、病機,以及防治原則、臨

床組方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醫藥

冠肺炎的認識,歸納出新冠肺炎屬

醫「疫」病範疇,病位在肺,病因

機為「濕、毒、熱、瘀」目前

的防治組方多以「扶正固表」為基

礎,在疾病不同階段辨證論治,綜合

制訂治療方案,提出認為中醫藥

防治新冠肺炎具有理論優勢、經驗優

勢和藥物優勢,不足之處是中藥傳統

劑型起效緩慢問題,指出了存在的

問題,並提出了防治建議。

中醫對新冠肺炎的認識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新型冠

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行第七版)

,以及發病特點和流行趨勢,確認

新冠肺炎屬中醫「疫」病範疇。此次

疫情暴發於武漢。武漢位於江漢平原

東部、長江中游一帶湖泊眾

多。

 201912月以來,武漢處於暖

氣候,氣溫反覆無常,時值冬至,寒

冷當至而未至,應寒而未同時

霾冷雨纏綿近旬,因此濕氣較重。據

研究發現,多數患者舌體偏胖大,有

齒痕,厚膩苔甚至腐多,均表現

出「濕」的特點,結合外在環境因素

呈現「濕」象,故中醫將本病歸屬於

以濕邪為主的

    此次新冠肺炎暴發的根本原因是天

地間雜氣疫癘之邪依附於人,加

發病季節及武漢地域特徵濕」

,由此中醫認為,此病可謂「濕

疫」。

新冠肺炎的病因探討

外因

.1外來疫毒之邪

    吳又可溫疫論提及:「疫者,

感天行之癘氣也。」明確指出「疫」

是自然界疫癘之氣, 「癘是發

疫病的病因。

 《溫疫論原病曰:「疫者,

之病氣,在歲運有多寡;在方

有厚薄;此氣之來,

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

鼻而入。」這說明疫病從口鼻進入人

體,呼吸道

.1.2環境因素

 新冠肺炎暴發於己亥年終之氣,己

亥年為土運不及之年,風木相對亢

勝,氣候整體風熱偏盛,冬季

應寒冷,但2019年冬季平均氣溫卻

較往年同期水準明顯上升。吳鞠通

溫病條辨指出:「冬,冬因

寒而反溫,陽不潛藏,民病溫也。」

而疫病暴發地武漢水域面積遼闊,且

陰雨連綿近旬,異常氣候和陰雨潮

濕的天氣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存與蔓

延提供了有利條件。

內因

.2.1從五氣六運角度分析

 由於己亥年為土運不及之年,根據

陰陽五行學說和臟象理論,脾屬土,

脾土衰弱導致肝木來剋,從而形成

強脾弱格局。

    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權,可造成濕濁內生,故許多患者可見舌苔偏膩、乏力、倦怠,或腹脹、便溏、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此乃脾虛濕滯表現;脾虛則肝亢,肝主升、主風,可出現發熱、周身酸痛或目紅眼赤等風火上擾症狀;土生金,金剋木,然木盛侮金,肺金受損,導致咽乾、咳嗽。

.2.2體質因素

 《靈樞百病始生云:「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當人體正氣不足,防禦能力下降時,邪氣入侵人體導致發病。

新冠肺炎的病機、病位元認識

 濕毒疫癘之邪氣,從口鼻或黏膜侵入人體後,先犯及肺衛,證見咳嗽、胸悶等肺系症狀,而肺與胃直接相通,與大腸相表裡,故肺有病必傳至胃腸。

 同時,本病以「濕」邪為主,其特點為易阻遏氣機,侵襲中焦脾胃,故多有腹瀉、腹脹、胸脘痞滿等消化系統症狀。

 若發病後未儘早祛除癘氣,癘氣鬱閉後化熱,進入陽明,腑實不通則加重肺氣郁閉,形成惡性循環;陽明腑實,濕熱化毒,瘀閉肺絡及心包,進而出現咳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如醫治不及時,極易出現濕毒瘀閉氣機,氣機閉阻,內閉外脫而危及生命。
 可見,新冠肺炎本質上是由「疫毒」侵入人體引起,濕邪為主要特徵,感染病位元在肺,累及脾胃、大腸等臟腑。從其發展變化來看,總的病機可概括為「濕、毒、熱、瘀」。因此,儘早、正確地祛濕,通腑泄濁,是治療的關鍵。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