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從養陽開始

文/余燕紅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徐福平稱,整個夏季的氣候特徵就是多熱多濕,人體多出現外熱內寒、上盛下虛的症狀,如失眠焦慮、咽痛咽乾、易腹瀉、疲倦乏力等。因為人體陽氣趨於體表肌膚,體內腹部陽氣偏虛,同時外界氣候炎熱,人們喜歡喝冷飲以及飲食寒涼的食物,過量寒涼易損陽氣,所以夏季從「養陽」開始。

納涼避暑少待空調房

 夏季陽氣升發旺盛。人體也要順應自然界陽氣的升發之性而舒展宣暢,吸收清新空氣和補充能量,在太陽升起以後和快要落山之前,適當曬太陽。徐福平提醒,11時~4時儘量避開太陽光照,防止暴曬傷身。
 同時,不要長期呆在空調房裡。他解釋,陽氣浮於體表,陰寒易藏於體內,特別是脾胃陽氣易受損,虛寒內生,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到陰涼或空調環境避暑防熱,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群不建議飲用冷飲或涼茶,建議將熱水放置一段時間後變涼再飲用,一方面更易耐渴,同時不損傷脾胃陽氣,有助於運化代謝。

晚睡早起為護養陽氣

 夏季日出時間早,日落時間晚,白天時間較長,夜幕時間相對短,人也儘量隨著自然界的太陽升降規律休息勞作,晚睡早起,護養陽氣。

徐福平解釋,晚睡是相對於其他季節晚睡,並不是越晚越好,早晨太陽升起前後即可起床活動或鍛鍊。夏季午睡合理,也是補充體力的一種方式,夏季午後幾個小時,氣溫燥熱難耐,動則汗出疲勞、汗出散熱,血液也多集中在體表,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也增加,腦血流供應減少。因此,夏季午後總是昏昏欲睡。科學的午睡可以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午睡不主張飯後馬上就睡,輕微活動15分鐘20分鐘(如散步)後再睡。

 以「少」見長,少則一刻鐘,多則一小時,不能貪睡、懶睡。午睡不僅彌補夜間睡眠的不足和消除疲勞,也能誘發對人體有益的深睡眠。

少喝冷飲養陽健脾為先

 「春夏養陽」以養陽氣之生長,順應陽氣升發之勢,不應過量恣食冷飲、生物而造成脾胃虛寒引起慢性胃腸病。徐福平解釋,夏天暑濕夾熱,氣溫很高,適當喝些冷飲、涼食無可厚非,但貪圖一時之快,過量飲用涼茶冷飲,而不顧及脾胃之功能,造成消化功能下降,出現腹脹腹滿、食慾減退,甚至腹瀉,引起其他疾患,或伏病於內,得不償失。
 徐福平提醒,若屬於陽盛體熱之人,宜選用西瓜、蕃茄、黃瓜、豆製品、綠茶、綠豆湯等清解暑熱。長夏濕邪為主,也可多飲食健脾化濕的食物或藥膳,如山藥、茯苓、白朮、白扁豆、蓮子、芡實、薏米、陳皮等。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