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姍姍 (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甄橙 (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 )
近日,中國大陸自製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火出圈」,成為全球遊戲界的焦點。這款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遊戲之所以能夠引起全球玩家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少玩家特別是外國玩家因這款遊戲對《西遊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西遊記》中融入了諸多中醫藥元素,這讓作品更具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
中醫藥知識豐富人物形象
《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不僅是降妖除魔的高手,在中醫藥領域也有較深的造詣。
在《西遊記》第69回中,孫悟空為久病臥榻不起的朱紫國國王治病,採取懸絲診脈的方式診斷出國王患有「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症。其後孫悟空對症下藥,用了巴豆和大黃兩味中藥,破結宣腸,蕩肚中凝滯之寒熱,治好了困擾國王數載之沉屙。
豬八戒擅長「按摩禪法」急救。在《西遊記》第41回中,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得不省人事,豬八戒將兩手搓熱,對孫悟空「按摸揉擦」,使「氣透三關,轉明堂,衝開孔竅」,從而使孫悟空得救。
此外,豬八戒在挖苦別人時能熟練列出多種病名,如夾腦風、腫頭天瘟、腦門癰、血皮脹等,可見其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這也使人物更靈動、有趣。
唐僧在《西遊記》中雖未展現出高超的醫術,但在第 36 回中他巧用中藥名,創作了一首七言律詩:「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全詩借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這9味中藥,表達了唐僧去往西天取經的心願。雖然中藥的功效與詩的內容無關,但充分展現出唐僧的中醫藥文化修養。
此外,唐僧師徒四人各有病證設定,如唐僧的傷風重疾象徵修行考驗,孫悟空的眼疾源於戰鬥受傷,豬八戒的寒濕氣反映其體質與生活習慣,沙僧的漏肩風則因長期挑擔負重所致。這些病證符合人物設定,讓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中藥元素隨處可見
《西遊記》中提到很多方藥,既有虛構的,也有真實存在的,都體現了中藥的重要價值。比如,三花九子膏、九轉太乙還丹、九轉還魂丹等,它們在解決各種難題時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西遊記》中還寫了許多仙果靈草,如吃了能「長生不老」的蟠桃、人參果,還有黃精、靈芝、茯苓、山藥等補益之藥。第69回記載了端陽節習俗,如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等,體現了艾草、菖蒲、雄黃的藥用價值,反映出民間的醫療智慧。
為了減輕一些藥物的毒性,中藥在炮製方面有獨特的方法,這在《西遊記》中也有所體現。孫悟空給朱紫國國王治病時,吩咐豬八戒將「巴豆去殼去膜,捶去油毒,碾為細末來」,這就是一種去除毒性的方法。
另外,《西遊記》中的辛夷亭、木香亭、芍藥欄等園林景觀,也巧妙融入了中藥元素。
《西遊記》還將中藥名稱與詩詞創作巧妙結合。第28回中,詩詞《西江月》寫道:「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這首詞用烏頭、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等藥名生動描寫了孫悟空與進犯花果山的獵戶激烈拼殺的場面。
故事情節蘊含中醫思想
《西遊記》的故事情節常與自然環境、時令氣候緊密相連。比如,第1回描寫猴王在花果山的生活,展現了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第78回提到「應四時而採取藥物」,指出要順應時節和自然規律採集草藥,利用自然環境療癒疾患。
唐僧師徒的取經過程實為內外兼修之旅,唐僧強調修心為養生之本,通過禪定、持齋等,達到身心和諧,契合中醫「形神合一,神主形從」的養生哲學。
唐僧強調「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孫悟空秉持「藥不跟賣,病不討醫」,反對以醫謀私,強調了醫者行為的嚴肅性和專業性。這些情節均體現了中醫藥文化中的人文關懷和生命至上的價值觀。
《西遊記》再次吸引公眾目光,帶給我們很多啟發。無論文學作品還是電子遊戲,借助多元化的載體,中醫藥文化能夠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