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郭(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內科) 、楊德省 ( 精神衛生科)
52 歲的劉女士一年前體檢發現血壓偏高,在醫生指導下,她開始規律服藥,血壓控制得不錯。2 個月前,劉女士突然出現入睡困難、肢體發抖、緊張等症狀,血壓也經常波動。她到醫院進行多項檢查, 未發現異常,但血壓仍不穩定。內科醫生建議劉女士到精神衛生科門診就診,經詳細問診,並結合相關量表評估,劉女士被診斷為高血壓合併焦慮。
劉女士的情況並不是個例。臨床上,有不少高血壓患者會因為焦慮等情緒因素出現血壓控制不好的情況。
焦慮為什麼會影響血壓
焦慮和高血壓關係密切。當人們感到焦慮時,交感神經系統、腎素– 血管緊張素– 醛固酮系統和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軸被啟動,導致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而高血壓又可能引發或加重焦慮等不良情緒。
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而這些負性情緒會增加血管阻力,導致血壓升高,並影響正常的心率,從而進一步加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情。
早期識別這些異常
當高血壓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提示可能存在焦慮或抑鬱情緒。
在情感或精神症狀方面,往往有過分擔心、不安、著急、容易心煩、緊張、害怕或恐懼的體驗,注意力難以集中,常因為小事失去耐心,愛發脾氣或抱怨,對外界刺激過於敏感,警覺性增高,影響睡眠。
在軀體症狀或運動方面,伴隨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可能出現心悸、出汗、氣急、呼吸困難、陣發性發熱或發冷、頭昏、四肢酸軟、乏力、腹部不適、口乾、噁心、嘔吐等症狀; 還可能出現動作比較多、難以安靜的症狀,以及深長呼吸、過度換氣或歎氣、身體發僵無法放鬆等。
如何應對高血壓合併焦慮
長期高強度的焦慮會對血壓控制產生不利影響,患者除了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進行降壓治療外,還應到精神專科門診就診,評估焦慮程度並進行心理與藥物干預。
患者需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學會調節情緒,避免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練習八段錦等方式來放鬆身心, 減輕壓力。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戒煙戒酒等,都有助於控制血壓。
當高血壓患者出現焦慮情緒時, 可借助社交支援系統獲得明,提高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與家人、朋友建立良好關係,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加入興趣小組或志願者組織,與他人分享經驗和感受。
如果焦慮情緒較重,患者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通過認知療法、情緒干預、行為療法等,調整認知、情緒及應對方式,必要時使用抗焦慮藥物系統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