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演員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 自己於2019 年出現抑鬱情緒,但並未重視。隨後幾年,她陸續出現過敏、睡眠不佳、神經性耳聾等情況。最近病情加劇,出現了乾嘔、眩暈、關節疼等軀體化症狀。醫生診斷其患有分離轉換性障礙症。這是一種心理障礙, 多由生活事件打擊、內心衝突等引發, 患者可出現記憶力下降、抽搐、癱瘓等軀體化症狀。
什麼是軀體化症狀
簡單來說,軀體化症狀就是「心病症狀」表現為「身病症狀」。很多人在緊張的時候會出現手抖的情況,手抖就是緊張情緒的軀體化表現。而軀體化症狀是情況更為嚴重的身體不適,其根源並非生理疾病,常由心理衝突和情緒問題導致。
當一個人長期面臨精神壓力時,負面情緒可通過多種途徑破壞身體機能。在臨床中,抑鬱症、焦慮症、分離轉換性障礙等疾病患者常會出現軀體化症狀。
軀體化症狀包括哪些
疼痛
如頭痛、關節痛等,患者的疼痛程度不一,但進行檢查時,往往沒有明確的器質性病變。這些疼痛可能與心理應激或情緒波動有關。
消化系統症狀
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當患者情緒低落或壓力較大時,上述症狀會加重;當患者心情放鬆時,症狀可減輕。
心血管系統症狀
如心慌、心悸、胸悶、胸痛等,而患者的心臟往往無明顯異常。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可能因過度擔心心臟症狀,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
呼吸系統症狀
包括呼吸困難、氣短、過度換氣、哮喘等, 多在患者焦慮或緊張時發作,待患者平靜後症狀緩解。
神經系統症狀
如頭暈、麻木、刺痛、肌肉無力等,這些症狀常與患者負面情緒導致的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關。
睡眠障礙
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常與其不良的精神狀態有關,而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等症狀, 又會加重患者的情緒問題。
皮膚問題
玫瑰糠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都可能是內在抑鬱情緒的外顯「表達」。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或家庭紛爭等高壓狀態者、心理調節能力較弱者、易焦慮或情緒不穩定者,更容易「無緣無故」出現各類軀體化症狀。因此,如果有人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予以重視。
1. 小病小痛很多,且症狀輕微、位置不固定, 比如時而肩痛、時而背痛。
2. 查不出器質性病變,頻繁到醫院就診,也無法明確所患疾病。
3. 當轉移注意力時,症狀可緩解。當患者忙於其他事情或情緒放鬆時,症狀會減輕或消失。
4. 伴隨情緒問題,患者會明顯感覺自己有焦慮、抑鬱等問題。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患者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同時,患者可進行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調節情緒和應對壓力的技巧、尋求親友的理解和關愛等, 這些方法對改善軀體化症狀及提升整體健康狀況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