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吳信偉(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教師)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有的老人天氣不好時還要出去買菜、夏天捨不得開空調冷氣、在雙槓上練倒立、熬夜上網……晚輩們對此擔心不已,他們卻不以為然,這和他們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有很大關係。
正確認識自己,心理學中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自我意識」。它指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態,比如自己的健康狀態;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比如能力、性格和需要等。
生理上要服老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功能都是下降的。比如,營養素流失得更快,而且吸收率也會逐步下降;又比如骨密度下降、骨量減少,肌肉力量減弱,運動能力下降。可有些老人總會較勁,去挑戰一些高強度的運動,就可能給身體帶來一些危害,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及慢性疾病的老人,危險更大。
聽一位護理學專家說,五十歲以上的人,早上醒了不要急著起床。躺一會兒後再坐起來等三十秒,坐三十秒後再把腳擱在床沿三十秒,之後再站起來等三十秒,然後再慢慢行走。確實,有些患有高血壓的老人就是因為起床動作過猛過快,導致血壓突然上升,而引起腦血管破裂,或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出現昏厥等。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老年人應該有正確的自我意識,要服老, 要順從自然規律、做與年齡相符、力所能及的事。
心態上不服老
老人在生理方面要正視衰老、在心理上卻可以不服老,保持年輕態、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去不斷學習、去嘗試新鮮的食物、去追求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夢想。當然,一切不要過度,以不讓身體吃不消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