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江越
金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曾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可見,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所有生命活動都有賴於脾胃的運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教授張瑞賢說,蒼朮和白朮就是兩味健脾養胃中藥。
中醫認為,蒼朮、白朮皆有健脾胃的功效,均可用治濕阻中焦,脾失健運之證。其中,蒼朮性辛溫發散,以去邪為長,苦燥除濕,適用於脾虛濕氣過盛而引發的病症。
白朮白朮性甘溫苦燥,以補虛為長,健脾益氣,和中補脾,適用於脾胃氣虛的患者。此外,白朮還可利尿、止汗、安胎,常用治脾胃氣虛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脾虛氣弱的胎動不安等證;蒼朮有發汗解表、祛風濕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風寒夾濕,夜盲症及眼目昏澀等證。在健脾胃方面,兩者合用功效增大很多。
除了藥物,也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胃功效的食物,如山藥、薏仁、芡實、蓮藕、糯米等。張瑞賢說,其中,山藥、薏仁、芡實這三種食材的健脾胃功效較強。
山藥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效,可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等病症;薏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用於泄瀉、食慾不振之症;芡實性味甘澀平,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的功效, 可用於慢性泄瀉之證。
日常飲食中,烹煮山藥薏仁芡實粥,可使健脾胃功效大增,加入大棗,還可補氣血、治療貧血之症。
另外,用蓮子、茯苓、山藥、芡實煮成四神湯,也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對於經常熬夜、長痘、易嘴破、便秘的人,多飲用四神湯可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預防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