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秋冬養陰
文/張穩(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秋冬養陰」源於《素問‧四氣調神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老年人要有「正氣充沛,邪不能襲」的狀態,就得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變化。大意是春夏應養陽以生長,秋冬應養陰以收藏。那麼,老年人如何做到「秋冬養陰」呢?
重 食 療
秋冬季節人們通常飲食習慣偏於溫熱,火鍋等辛辣食物大受歡迎,厚衣過冬必備,這都會使人體出現「陰虛生內熱」「內熱上火」的現象,對養陰會造成影響,甚至傷陰。
因此,秋冬季節應儘量避免辛辣食物及煙酒,多吃一些諸如蕃茄、山楂、烏梅等潤燥滋陰的食物。蘿蔔下氣、利腸胃,正符合秋冬規律。利腸胃,就是利排泄。因此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秋冬季節可多食蘿蔔。
秋冬進補還可吃一些養陰的食物,如秋梨、蜂蜜、銀耳、百合等。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生地、熟地、淮山藥、知母、白芍、沙參、麥冬等中藥煲湯。
穴 位 貼 敷
秋冬季節陰寒氣盛,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經脈失於溫通,是各類老年性疾病的好發之時。穴位貼敷以氣相應、以味相感,通過藥物對穴位溫熱刺激,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對於老年人的咳喘、痰飲、痹證、失眠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保證老年人順利過冬。
穴位貼敷時間選擇在夏天的「三伏」與冬天的「三九」期間。貼敷期間禁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避免劇烈運動出汗。
貼敷部位出現瘙癢、灼熱、刺痛等不適時,及時取下藥貼,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貼敷一定要在專業醫療機構由專業人員進行操作,不能盲目自行處理。
老年人若有咳喘、痰飲,可選用相應藥物加工後製成膏狀,貼敷大椎、肺俞、天突、膻中、中府、腎俞等穴位。
老年性失眠可選用相應藥物加工後製成膏狀,貼敷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穴位。
老年人的過敏性鼻炎可選用相應藥物加工後製成膏狀,貼敷大椎、肺俞、腎俞、天突、膻中、足三裡等穴位。
慎 起 居
秋冬季節天乾物燥,老年人應及時補充水分,多飲白開水,也可早晚各喝一次蜂蜜水,以達到養陰的功效。秋季應早睡早起,以適應陰長;冬季要早睡晚起,以適應冬藏。早睡讓人體陽氣順利進入收藏狀態,避免夜露深重侵襲人體;早起則防陽氣收斂太過;晚起可防寒保暖,都是為了順應秋冬季節陽氣收藏的特點。
秋冬季節天氣持續寒冷乾燥,容易心情煩躁,不良的情緒對於養陰非常不利。要儘量保持心情舒暢,不可怒火攻心,不可大喜大悲。當情緒不好時,可以多聊聊天、散散心,以消除不良情緒蔓延。秋冬季節可以在室內進行輕柔運動,如氣功、瑜伽、太極拳,以調養身心、養陰護身。
總之,老年人要順利過秋冬,就要根據秋冬季節的特點進行調養,儘量使人體處於一種健康活力、動態平衡的狀態,達到防病治病、養生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