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青年養生須得法

    時下,一些年輕人自稱「脆皮青年」,儘管年紀輕輕,卻已是「資深」亞健康群體,肩頸不適、記憶力減退、情緒不好、免疫力下降…… 身體如薄薄的脆皮一般不堪一擊。發現自己越來越「脆」,年輕人便開始格外注重養生。他們一邊熬夜一邊喝枸杞茶,一邊吃雪糕一邊艾灸,用自成一派的養生方式,對抗來自內心深處的健康焦慮。
    那麼,這種養生方式是否有益健康?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流行的養生方式並非適合所有人。每個人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養生方式。

 / 周培培 周雲灝 (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中醫治未病科)
枸杞茶並非人人適宜
    網路熱梗「保溫杯裡泡枸杞」,讓枸杞這個養生「好物」進入大家的視野。中醫認為,枸杞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功效。
    枸杞雖好,但並非人人適宜。用枸杞泡水代茶飲,可緩解肝腎陰虛導致的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咳嗽、視力減退等症狀。但對於畏寒肢冷、容易疲勞、精神萎靡的肝腎陽虛人群,枸杞茶就不適合了。這類人群如果盲目喝枸杞茶,可能適得其反。
    肝陽虛,則筋無力;腎陽虛,則骨不堅。給肝腎陽虛人群推薦一個茶方:取杜仲、黨參各23 克, 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健腰膝,歸肝、腎經,同時也是入血分的藥。黨參可健脾補氣,歸脾、肺經,同時也是入氣分的藥。服用杜仲黨參茶可氣血同補、濡養筋骨。同時,建議這類人群每天早上練習八段錦,其中「雙手托調理三焦」和「搖頭擺尾護腎腰」可以幫助身體生發陽氣,補益肝腎。
不是所有人都要祛濕
    「不是在祛濕,就是在準備祛濕的路上。」打開社交媒體,祛濕已經成為現代年輕女性養生的高頻詞。
    中醫認為,濕邪分為內濕和外濕。其中, 內濕是由各種原因導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的,而外濕是因所處的環境濕度太大而產生的。外濕可引動內濕而發病。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若體質不是痰濕質、濕熱質或是體內沒有濕邪,就沒有必要祛濕。特別是津液不足、血虛、陰虛之人,盲目祛濕會導致症狀加重。
    防濕邪纏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適當運動,不要熬夜,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和甜食等,洗完澡或者淋濕之後要立即擦乾身體。平時可適當多吃薏苡仁、山藥、扁豆、赤小豆等健脾祛濕的食物。
    給年輕的女性朋友推薦一款祛濕茶:赤小豆薏苡仁茶。赤小豆、薏苡仁是祛濕的良藥,用赤小豆、薏苡仁、芡實、馬齒莧、槐米、淡竹葉、綠茶等材料製成的赤小豆薏苡仁茶,具有很好的祛濕健脾作用。

盲目按摩不可取
    由於長期伏案工作、學習,缺乏運動,不少年輕人存在肩頸不適、腰腿疼痛等問題,於是, 推拿按摩成為被大家熱捧的養生方式。
    推拿是一種中醫外治法,醫者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手法,作用於病患部位或特定的腧穴,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目的。想要實現理想的防病、治病效果,除了要有一定的推拿技巧, 還應因人、因病施治。因此,推拿治療應在正規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方法,緩解身體不適,實現保健防病的目的。
下肢按摩解酸脹
方法:
1. 雙手握拳,置於大腿根部兩側,利用凸出的指節,沿大腿兩側推至膝關節兩側,反覆10
2. 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和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向下繼續按揉放鬆小腿肌肉直到昆侖穴(位於足踝外側,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和太溪穴(位於足踝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附近, 往復按揉1520 次。
功效:疏通經絡, 緩解腿部酸脹、疼痛等症狀。
頸部按摩止疼痛
方法:
1. 按揉風池穴。兩手拇指放置於淤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下, 兩個「大筋」外側緣的凹陷中,與耳垂平齊, 左右各一)上,其餘四指固定頭部,拇指分別沿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按揉風池穴,每次3分鐘
2. 擦頸項。頭略前傾,一手扶頭頂固定頭部, 一手掌心置於頸項後部,左右來回橫擦,可雙手互換操作,以局部發熱為度。
功效:清利頭目、行氣活血,緩解頸項痛、頭痛、耳鳴等症狀。
腹部按摩助消化
方法:
1. 全身放鬆,將左手置於腹部,掌心對準神闕穴(也就是肚臍處),右手掌心向下疊放於左手上,以適當的力度沿順時針方向按摩50, 再沿逆時針方向按摩50
2. 雙手拇指分別與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腹正中線兩側肌肉,自上腹部拿捏至下腹部,反覆拿捏13分鐘
功效:調中和胃、消食健脾。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