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焦慮回歸正常社交

/ 胡頌( 浙江省金華市第二醫院心理諮詢治療中心)
    有些年輕人常常喜歡給自己貼上「社恐」的標籤,但這種「社恐」與社交恐懼症並不是一回事。「社恐」是人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社交感到害怕,但在改變自己態度或被鼓勵之後, 能夠正常地融入社交。社交恐懼症則是一種焦慮障礙類疾病,也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   
    年輕人
喜歡用「社恐」來定義自己, 一方面可能是對自我的認知和判斷存在偏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能夠降低他人對自己的社交需求和期待, 從而回避一些不必要的社交。但是這種回避行為並不會減輕精神壓力,也很難帶來長久的安全感。
    緩解社交焦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正視焦慮、減少內耗。
拒絕聚光燈效應
    所謂聚光燈效應,就是人們過於在乎和自己有關的事物,以為別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總覺得自己的行為舉止會被別人議論。但事實上, 別人並沒有這麼多時間去關注你,是自己對外在的關注過於在意,放大了原本並不起眼的小事,導致焦慮。
記錄負面情緒
    焦慮大多源自恐懼,但其實恐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恐懼,然後陷入無止境的糾結。這時, 可以把令你感到恐懼的內容記錄下來, 並思考最壞的結果,知道自己焦慮的根源在哪裡,應該在哪些方面花心思, 並立即行動。
學會自洽
    社交恐懼症人群也想改變自己、強迫自己社交、硬逼自己「談笑風生」, 結果卻感受到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挫敗感。一個人若是盯著自己的黑洞,只會越活越痛苦。社交恐懼症人群可以試試放下心理負擔,和內心的自己對話, 看到自己的優勢,消除對人際交往的過分敏感。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