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膏方季

膏方調補是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方法。每到秋冬季節,很多地方會陸續推出膏方節活動。又到一年膏方季,讓我們來瞭解關於膏方的那些事兒吧!膏方是一種以中醫辨證為基礎的養生保健方法。那麼,哪些人適合膏方進補?如何食用膏方才科學?

依據個人體質

秋冬季進補的物件應為身體虛弱的中老年人、勞累過度和亞健康狀態的人,以及那些久病、術後或大病初癒的人。進補前,最關鍵的是要瞭解自己的體質。
 一般來說,個人體質主要分以下幾類: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瘀血質、濕熱質、氣鬱質、特稟質。這些體質之間常存在相兼的情況,如痰濕質與濕熱質結合,這類人若只祛痰濕而不解決濕熱,則易導致上火、口臭、口腔潰瘍、肚子脹、便秘、睡不著等濕熱上擾的症狀。

根據人的體質不同,膏方有溫補、清補之分。如陽氣不足的人宜溫補,陰津虧虛、易上火的人應清補。
分清虛實寒熱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即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進補要分虛實、寒熱,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4種,各有各的補法。

氣虛證 常見症狀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可選用補中益氣丸、黃耆、黨參、山藥等。
 血虛證 常見症狀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可選用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陰虛證 常見症狀有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乾、乾咳少痰、眼目乾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可選用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陽虛證 常見症狀有面色蒼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洩、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
辨證辨病結合

膏方進補強調:以平為期,不宜太過;通補結合,不能只補不通;溫涼適度,不能一味溫補;必須顧護胃氣,顧及方中藥物的偏廢及其相互監製。膏方進補講究因人而異、辨證處方、因證加減、對證施膏。
 膏方進補還應注重以下幾點:
1.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對相關疾病及體質,可以按中藥藥理研究確認的相關功效選擇用藥。
2.辨證選用滋補之品
 比如,人參、冬蟲夏草、鐵皮楓鬥等各有其功效,須針對病機正確使用。一般來說,氣血虛弱用生曬參、山參、冬蟲夏草等;陰虛用西洋參、鐵皮楓鬥等;陽虛用紅參、高麗參等。
3.辨證選用膏類
 比如,氣虛血虛者選用阿膠;陰虛者選用龜板膠、鱉甲膠;陽虛者選用鹿角膠。此外,還需對證選用糖類,比如脾胃功能欠佳者用飴糖,陽虛氣虛者用紅糖,陰虛者用冰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選用木糖醇、元貞糖。
4.有針對性地選用入膏食物
 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用黑芝麻;便秘者用黑芝麻、蜂蜜;腎虛、腰膝酸軟的老年患者用核桃肉;氣虛血少用桂圓肉。
 需要提醒的是,服用補藥還需注意脾胃運化功能,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胃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穀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莫陷進補誤區

誤區1:膏方越貴越好

 膏方並非越貴越好,適合您的那一款才最好。膏方強調辨證,體現調補和治病兼顧,實多攻多,虛多補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應根據病情來選擇藥材,不應盲目追求名貴的進補藥材。
誤區2千人一膏,無病也補
 在不瞭解自己體質狀況的情況下,盲目去保健品商店隨便購買一些現成膏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益母膏、二冬膏、十全大補膏、扶元和中膏、八珍膏等,這些成藥膏方雖好,但未必適合每個人。
 此外,不遵醫囑、不辨體質服用、全家服用同一個膏方也有違進補原則。另需提醒的是,孕婦、4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膏方,傳染病活動期、急性疾病患者也不可服用膏方。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