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10歲 包莖和包皮過長
對於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的男孩,包皮問題容易引起家長的關注。如果包皮口狹窄,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而導致包皮不能上翻顯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的情況,稱為包莖。
如果包皮雖然覆蓋陰莖頭,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稱為包皮過長。包莖、包皮過長時,由皮脂腺分泌物和上皮脫屑組成的白色包皮垢容易積聚,誘發包皮龜頭炎。
建議:若炎症反覆發作,建議手術治療。對男孩的性發育狀況家長也需多加關注,排查隱睾、睾丸下降不全、尿道下裂等疾病。比如隱睾,對以後生育、惡變、扭轉的機率及心理因素都有影響,應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20歲 前列腺炎是痛點
男性從20多歲開始可能會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擾,這一現象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如吸煙、飲酒、久坐、熬夜、飲食辛辣、不適當的性生活等,這些習慣讓前列腺備受煎熬。
臨床上以慢性前列腺炎多見,主要表現為長期、反覆的骨盆區域疼痛或不適,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狀如尿頻、尿不盡等。部分病程較長的患者缺少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和瞭解,過分擔心,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障礙。
建議:對於大部分前列腺炎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等就可以改善症狀,不需要特殊處理。對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者,可到醫院接受健康指導和規範治療。
30歲 男性不孕症找上門
30歲左右的男性是生育的主要人群。如今,不少大齡夫婦加入再生育大軍,男性不育症也成了男科熱門疾病。吸煙、酗酒、吸毒、穿緊身褲、桑拿浴等對男性生育力有明確的影響。
建議:男性不育症先明確病因,再對症治療,目前各類男性不育的顯微重建技術,可以按照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訂制個性化治療方案。
40歲 正視陰莖勃起功能障礙
度過了而立之年,很多男性力不從心,飽受陰莖勃起功能障礙(ED)的困擾。ED不僅影響患者及其伴侶的生活品質,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和危險信號。ED和心血管疾病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徵、缺乏運動、吸煙等。
建議:對於ED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同時也要預防和治療相關的慢性疾病。通過治療ED,可以改善男性自尊自信,提高夫妻雙方性生活滿意度,促進家庭幸福感。
50歲 被忽視的男性更年期
我們常常說起女性的更年期,往往忽略掉了男性也有更年期。50歲後,男性雄性激素機能逐漸衰退,尤其睾酮分泌減少,造成體睾酮缺乏而帶來的一系列身心障礙症候群,被稱為男性更年期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體能下降、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抑鬱、潮熱、陣汗和性功能減退等症狀。
建議:自我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加強體育鍛煉,降低體重,避免久坐、吸煙、酗酒,同時減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對一些睾酮缺乏症狀較重的患者,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採用睾酮補充治療,也是常用的方法。
60歲 重視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為男性特有疾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會升高,到60歲時發病率大於50%,80歲時高達83%。不僅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也易誘發其他疾病。最典型的症狀是尿頻、尿急、夜尿增多,以及排尿躊躇、尿線細、排尿困難、尿不淨等,嚴重的會出現尿瀦留、反覆感染、血尿、膀胱結石、腎積水等。
建議:治療上主要包括觀察等待、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該年齡段也是前列腺癌的高發時期,所以在診斷前列腺增生前要排除有無癌變的可能。
70歲以上 當心前列腺癌
世界範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雖然亞洲發病率低於歐美國家,但近年呈現上升趨勢,且增長比歐美發達國家更為迅速。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沒有症狀,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很多情況下是患者出現血尿等較嚴重症狀時才就診,更有患者出現骨轉移引起的疼痛、病理性骨折後才就醫。
建議:儘早發現是根治前列腺癌的關鍵,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前列腺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