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 護心養身

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李岩李冬燕榮錕(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

 在中醫理論中,心主血脈,心藏神,全身血流的生成與運行以及全身生理活動和精神活動等均離不開心臟的作用。《黃帝內經》指出: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心者,五臟六腑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會按摩穴位,可以護心養身

 手少陰心經,是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裡。其循行路線是:本經起於心中,出來後隸屬於心臟的系帶,向下穿過膈肌,聯絡於小腸;其上行支脈,從心臟的系帶分出,挾食道而上行連接於目系;其外行主幹從心臟的繫帶向上循行至肺,向下從腋窩頂點(極泉穴),循上臂內側後緣至肘部(少海穴),向下經過前臂內側後緣,循尺側腕屈肌腱(前臂內側的肌腱)的外側,到掌後豌豆骨(腕橫紋內側端的骨性突起)進入掌中,從第四、五掌骨之間(少府穴)循行經過小指的外側出於小指末端(少沖穴),與手太陽小腸經交接。

手少陰心經腧穴共9個: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裡、陰郗、神門、少府、少沖;左右經脈共計18個,主治心、胸、神志及經脈循行部位等病證,如冠心病、心絞痛、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上肢內側後緣部疼痛等。主要穴位和常用按摩方法如下:

極泉:

該穴位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有調節心律、治療心悸、冠心病、緩解兩肋疼痛的作用。對於極泉穴,比較好的按摩方法是彈撥。彈撥時,應力度柔和、動作連貫,切忌暴力,並不是越用力越好。以彈撥右側極泉穴為例,右上臂稍外展,左手食指、中指併攏在右側腋窩處找到腋動脈搏動處,即極泉穴,並在穴位附近找到條索狀物,使用左手食指、中指來回彈撥條索狀物,每次彈撥的量應該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適度調整,一般彈撥10次左右。也可以採用按揉的方法:使用一側中指指尖按壓另一側腋窩正中凹陷處,有酸痛感為度,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揉3分鐘。

靈道、通里、陰郗、神門:

這四個穴位均在前臂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分別處於腕橫紋上1.5寸處、1寸處、0.5寸處、腕橫紋上(食指中指併攏,以中指食指節橫紋處為1.5)。此四穴為手少陰心經腕部四穴,長期捏揉有輔助調理心慌氣短、胸部憋悶、冠心病、高血壓等病;按揉這些穴位最好在11~13時,以穴位按壓有酸脹感為度,然後捏揉5分鐘即可;心動過緩的人群大多在通裡穴有壓痛、結節等反應點。

捏拿:
 此穴
36次為1遍,捏拿3遍~5遍,可舒心安神。按揉神門穴對心煩、心悸怔忡、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臟疾患具有較好療效。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