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放血 部位多講究

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陶雪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副主任中醫師)
 中醫放血療法歷史悠久中醫放血療法歷史悠久,臨床上叫作刺絡療法,至今仍廣為應用。針灸放血療法屬於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是用中醫針具刺破人體經絡上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熱喘等病症。
 唐宋時期,本療法已經成為中醫重要的特色療法之一。《新唐書》中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傳世的著名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名醫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都用到了針刺放血療法,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明清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開始流行,中醫的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

──  實熱證多用放血療法  ──

實熱證咽喉腫痛的患者最適宜用針刺放血療法,因此,很多咽喉腫痛者做過針刺放血療法後感覺效果明顯。但是,針刺放血常選手指部位進行少量的放血,一般不選擇頸前部針刺放血,因為手指部位的特定穴位放血治療效果好。治療咽喉腫痛的可選擇針刺手拇指末端橈側的少商穴、食指末節橈側的商陽穴來進行少量放血。
 如果選擇頸部針刺放血,一般選擇頸後部的大椎穴放血加拔罐治療咽喉腫痛,能泄實熱、降急火。這種療法放的血量非常少,是用三棱針或者梅花針點刺之後放血的。主要是達到開竅泄熱、通經活絡的目的,特別適用於起病急驟,以高熱、腫痛等不適症狀表現為主的中醫實熱證。像患者高熱、便秘、咽喉腫痛劇烈,甚至出現膿點等熱毒症狀比較明顯時,位於脖子後面的大椎穴放血的效果較好。而且在這個部位可拔罐治療,有助退熱下火、扶正祛邪,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更好。但是虛寒體質的患者不適用這種療法。

──  兩類人慎用放血療法  ──

放血療法並非適合所有人,特別是心臟病、血液病患者要慎重。使用放血療法前,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生會對病人的病情、體質進行綜合評估,然後再決定是否使用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雖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它刺激比較大,與情緒激動或勞累一樣,可能是一些嚴重的急性病,如心梗等的誘發因素,所以有心臟病的患者在放血治療前一定要諮詢醫生。此外,血液病患者如果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放血後不易止血,也不適合這種療法。因為治療時要放一定量的血液,本身氣血不足或身體虛弱、孕婦、產婦、剛做完手術的人及疲勞狀態下的人,都不適合放血療法。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針刺放血療法有著嚴格的操作規範,一般都是少量放血,對於衛生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選擇針刺放血的部位也很有講究,不建議患者自行嘗試,一定要到正規的中醫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