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李詠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皮膚科主任)
皮膚有疾也可「冬病夏治」,《黃帝內經》中提倡春夏養陽,冬病夏治法是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的規律,利用暑伏之季,人體陽氣旺盛,毛孔張開,易使藥液透達皮膚的原理,採用中藥浸泡治療可充分發揮疏通氣血的作用,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祛除餘邪,以在防治冬季皮膚病復發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臨床運用中藥在暑季伏天治療冬季易患的皮膚病最常見的有手足皸裂、鵝掌風、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濕疹、手部汗皰疹及剝脫性角質鬆解症。
以鵝掌風為例,它實際上是一種乾燥皸裂型的手足癬,因病變的手掌、足底皮膚皺紋寬深、粗糙肥厚,形似鵝掌,且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癢,故名「鵝掌風」。本病系由真菌感染所致,但臨床上外用抗真菌藥物往往療效並不理想,主要是由於患處皮膚角化肥厚,真菌隱匿較深,藥物往往不能直達病所而致。
傳統醫學認為,本病系由外感濕熱之毒蘊積皮膚,久則濕熱化燥生風,不能濡養皮膚而生。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是以中藥浸泡和燻洗,源自臨床悠久歷史的驗方「鵝掌風浸泡方」,主要由大楓子肉、地骨皮、五加皮、鳳仙花、皂莢、明礬等組成,具有疏通氣血、殺蟲止癢的功效,亦適用於灰指甲、角化性手足濕疹、皸裂瘡等。
將上方用食醋浸透藥物後煮沸待用,一般自入伏開始,早晚浸泡手足各1次,每次浸泡30~40分鐘,連續7天為一個療程,通常三伏天內行兩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5~7天。經過一個伏天的治療,患者手足皮疹、皸裂等症在次年冬季可獲改善,而一般以連續3年伏天浸泡治療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