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馬麗娜吉彤(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老年醫學科)
隨著年齡增加,在生活方式和激素水準的影響下,人體總脂肪量不斷增加,一旦未加注意,就會出現肥胖,肌肉細胞間被脂肪浸潤,影響肌肉品質。與此同時,肌肉品質下降會使人的代謝和消耗降低,促進脂肪增加,產生惡性循環,導致「少肌性肥胖」。有統計顯示,預計在未來35年,全球將有1~2億人受到此病影響。
肥胖和肌肉減少相互協同,雙重代謝壓力,不僅會使老人身體衰弱、活動受限、生活品質降低,還會極大增加老人的健康風險,比如失能、跌倒和骨折風險增加,胰島素抵抗、高血壓、II 型糖尿病等代謝病風險增加,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肥胖和肌肉減少相互協同,雙重代謝壓力,不僅會使老人身體衰弱、活動受限、生活品質降低,還會極大增加老人的健康風險,比如失能、跌倒和骨折風險增加,胰島素抵抗、高血壓、II 型糖尿病等代謝病風險增加,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目前,臨床上通常採用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和體脂率來評估肥胖:BMI>30,體脂率男性>25%、女性>35%為肥胖;採用測量小腿周徑篩查肌少症: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還應進一步篩查握力,若男性小於28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且5次起坐試驗用時大於12秒,可判斷為肌少症。
健康老人要防止成為「軟胖子」,熱量限制和體力活動是基石,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建議所有老年人,包括衰弱老人,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以中高強度有氧活動為主,結合兩次非連續的抗阻訓練。有氧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對抗肥胖,降低死亡率;阻力訓練能增強老人肌肉力量、靈活性和平衡力。瑜伽、太極拳和水上訓練等鍛煉方式在理論上也是有益的。
如果老人已確診為少肌性肥胖,飲食、運動干預要更嚴格。
如果老人已確診為少肌性肥胖,飲食、運動干預要更嚴格。
飲食干預
限制熱量攝入,補充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老年人的體重管理有挑戰性,建議老年人每天適度限制200~750千卡的熱量,同時保證足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攝入。一般來講,老人攝入的優質蛋白應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1.2克,已患有肌少症或其他慢性病的老人可酌情增加,腎功能不全的老人應謹慎。為預防減重對骨代謝帶來的不良影響,可每天補充1200毫克鈣和800~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減重目標為每週體重減輕0.5~1公斤,或半年內體重減輕初始體重的8%~10%。
運動干預
體力活動,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或兩者結合,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策略,可增強肌肉彈性、力量和持久性,來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老年人常合併慢性病或失能,更推薦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運動方案。有氧運動應以峰值心率65%為目標;抗阻訓練要做1~2組,強度為65%單次重覆最大負荷,比如俯臥撐,用盡全力只做12個,就再也做不動了,12即為單次重覆最大負荷,乘以65%即為日常鍛煉的最佳數量,可防止肌肉骨骼損傷。
須要注意的是,調整身體狀態時,應關注體脂率和功能指標,不能僅僅關注體重,否則容易產生健康風險,如肌肉和骨量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