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可改、法令可修、觀念也可調整
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會議室外的台灣社會,一片亂象。不時,救護車在社區內鳴笛而過;街道上,稀疏往來的民眾,兩眼透露著恐懼、茫然;每天下午2點,疫情指揮中心,固定公佈當天的確診者及死亡案例數。再者,注射疫苗也不平靜。從買疫苗到研發疫苗,台灣都走入困境;甚至,出現令接種者卻步的疫苗注射致死率。
這時,坐在會議桌上的蔡英文總統在「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直送台灣」洽購德國BNT疫苗的共識下,最後強調:「越快越好」。這四個字,看出她的擔憂破表。
過去,台灣醫療在全世界享有盛譽。2000年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世界健康排行榜」,台灣名列全球第二;200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醫療保健基礎建設居全世界第十三名;2005年,諾貝獎得主克魯曼甚至認為,台灣醫療服務的成功經驗,值得美國參考學習。近年來,台灣推動國際醫療,更深受新南向國家肯定。
但現在,台灣新冠死亡人數攀升,至6月28日,新冠肺炎總死亡人數達635人,令全民既懼怕又錯愕:台灣的醫療體系,有這麼弱嗎?以往,市井小民只要踏進醫院、看到醫生,病就好了一半;此時,心裡卻要擔心:是不是可以活著走出來?
讓全民活在群醫束手的死亡陰影下,是醫療界最大的痛點;這時,政策的制高點就是:留住人命,只要能救人活命。制度可以改、法令可以修、觀念也可以調整;在死亡面前,應沒有任何醫療意識形態存活的空間。
去年,為對抗新冠病毒,在台灣少數教學醫院已開始建立「中西醫合治」模式:在西醫的臨床環境下,使用中藥複方「清冠一號」,它治癒危重症、重症、中症以及輕症。透過用藥「治療」,保住患者的生命,使人免於一死。之後,透過授權國內八家藥廠生產、外銷海外,贏得治癒者感謝回饋。
可惜的是,在死亡面前,醫療界仍存有成見。在西醫主導的台灣醫療環境,中醫仍翻越不了醫療系統築起的高牆。這套「中西醫合治模式」被阻擋在門外,進不了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CDC)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這套指引如同各醫療院所治療新冠病的標準作業流程,指引內因看不到由清冠一號主導的「中西醫合治模式」,表示全民除靠口耳相傳,獲得清冠一號治病救人的臨床案例,並不容易被臨床醫師視為標準作業流程,用以治療新冠病患。目前,這套「中西醫合治模式」只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指引」,所以,名為「中西醫合治」,事實上,仍被西醫視為非主流的旁枝未節。
事隔3個月,台灣爆發嚴重的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確診者及死亡人數飆高。這時,倒帶重現3個月前立法院內的詢答場景,小老百姓不禁要問:指引也好、專家會議也罷,能聽到我要活下去的卑微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