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未雨綢繆 凡事預防在先
未雨綢繆,凡事預防在先,是中國人謹遵的古訓。治未病中的「治」有管理、治理之意,中醫「治未病」就是要採取相應的措施維護健康,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特別是最為嚴重的前、中期,在尚無有效藥物的情況下,中醫藥起到了關鍵作用。中醫認為,新冠肺炎屬於瘟疫範疇,《黃帝內經》中記載:「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明確指出了瘟疫的嚴重傳染性。
古人面對瘟疫所採取的「未病先防」,就是在健康狀態下做好個人防護,通過特定方式改善身體的免疫力,預防病毒感染侵襲。《黃帝內經》中提出: 「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面對病毒時, 「正氣存內」強調維護自身正氣,改善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 「避其毒氣」指出避免接觸病毒攜帶者,特別是老年人、基礎疾病較多的人群。
中醫非藥物療法預防感染
想要做到「正氣存內」,除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熬夜、健康飲食、心情愉悅、保持個人衛生、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外,中醫非藥物療法預防感染的「治未病」優勢,也應大力推廣,以備不時之需。
古人認為,疫癘之邪從口鼻而入,其特點為內伏膜原(邪氣在體內潛伏的部位),傳變迅速。
因此在使用常規預防方法的同時,早期進行中醫藥干預,提前口服「益氣固表、清瘟解毒」的代茶飲,可避免疫癘之邪的侵入和傳變,從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作用。
源自中醫的「衣冠療法」,即利用穿著的衣帽、鞋襪或飾物等將藥物佩戴在身上,通過呼吸道或皮膚吸收而發揮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方法。
中藥香囊裡中藥揮發的氣味,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佈全身,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作用,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古人極為重視艾灸防疫,認為艾灸作用甚大,能「壯固根蒂、保護形軀、薰蒸本原、卻除百病, 蠲五臟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寧。」所以古人非常重視在未病時艾灸。
比如,唐代大醫孫思邈提出: 「凡人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濕為主,或兼熱,或兼寒。若能灸足三里,使脾胃中焦氣機健旺,濕濁得化,疫毒自然不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