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鹿振輝(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肺結核,即中醫學所指的「肺癆、「癆病」等病症。肺癆的致病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一為內因正氣虛弱,一為外因感染「癆蟲」。
肺癆的病理性質為「主乎陰虛」,初起外邪侵犯、肺體受損、肺陰受耗、表現為肺陰虧損之候;肺金為腎水之母,金水相生,肺虛繼而肺腎同病、腎水虧虛,無以上濟心火、涵養肝木,進而累及心肝,以致陰虛火旺;子病及母、肺脾同病,導致氣陰兩傷;後期肺脾腎三臟虛虧、陰損及陽,可出現陰陽兩虛的嚴重局面。所以,其病變部位主要在肺,在病變發展過程中,可傳遍五臟,尤以脾腎二臟受累更為多見。
從傳統中醫學到現代中醫學,中醫界對於「肺癆」的認識不斷發展,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遵循西醫「早期、規律、適量、聯合、全程」的用藥原則基礎上,中醫治療肺結核具有五大優勢。
首先,有利於促進結核病慢性感染病程的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清除,抑制並殺滅結核桿菌,提高耐藥性結核病的治癒率,促進痰菌陰轉。
其次,能夠控制純中藥治療無適宜西藥可用結核病患者病情。抗結核西藥的毒副反應問題普遍存在,使得很多結核病患者無法耐受而提前停藥。
中醫辨證施治可對人體陰陽、五行、氣血、經絡、臟腑等進行調節,有效增強機體正氣,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使西藥的運用更加安全有效。
再次,發揮多系統調控優勢,兼顧合併疾病。一般來說,併發其他病變的結核病患者使用單一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中醫藥通過多靶點和整體協同作用發揮抗結核作用,既對結核分枝桿菌病灶進行針對性治療,又能兼顧原發疾病與其他併發症,促進疾病的康復。
最後,中醫治療方案有利於菌陰結核病的治療,能夠抑制病灶內結核分枝桿菌的活性,防止病菌轉為陽性,減緩病情進展;同時,又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降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發生率,防止潛伏感染人群發展為新的傳染源,控制病菌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防治結核病能夠促進減少結核病病灶遺留肉芽腫疤痕的形成,減少病灶內的炎性滲出,促進病變的吸收消散與空洞閉合,清除細菌毒素與長期休眠的結核桿菌,防止細菌感染的反覆發生,促進損傷組織修復,使結核病真正痊癒。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治療肺結核的中醫方劑應用必須以不同肺結核患者的中醫分型作為前提和基礎,根據肺陰虧損型、陰虛火旺型、氣陰耗傷型、陰陽兩虛型等證型的臨床特點,選擇適合患者體質的中藥。
中醫藥輔助治療結核病除了口服給藥途徑以外,還可通過霧化吸入、穴位注射、艾灸、電灸、冬病夏治、耳穴壓豆、膏方及足浴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在結核病患者中,有些患者正處於特定的生理狀態,如孕婦、兒童和老年人等;有些則合併其他系統的疾病。對於這部分特殊群體,在給予中藥治療時,應考慮到不同的生理、病理,密切監測服藥反應,注意患者的用藥安全,必要時減少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