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文/全毅紅(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
大家都見過這麼一種現象:剛出生的嬰兒會本能地緊握拳頭。這個動作其實是道教養生中常用的一種手式— 「握固」。
「握固」在古籍中有許多記載:《道樞‧眾妙篇》說: 「握固者何也?吾以左右拇指掐其三指之文,或以四指總握其拇。」《壽世青編‧十二段動功》云: 「兩手當屈,兩大指抵食指根,餘四指撚定大指,是為兩手握固。」
「握固」方法雖有不同討論,但流傳至今,被廣為接受的是《養生方》導引法中的記載:「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著小指內抱之。」即大拇指蜷到掌心,然後握拳,大拇指指尖正好掐在了無名指指根,中指根節中線要壓住大拇指指甲蓋根部,大拇指關節正好壓在了食指指根。原文中,「拘」和「制」是壓住或掐住的意思;「魂門」和「魄戶」指穴位,「魂門」對應肝俞穴,「魄戶」對應肺俞穴。
事實上,「握固」還體現了中醫學理論中的「肝主握」思想,經常鍛煉握力,有助養肝;又因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生,相互滋養,使得精血充足、氣機調暢,長期堅持可安定神魂、固護精氣、延年益壽、辟邪防疾。
日常使用「握固」保健,可結合道家十二段錦中第一段(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操作。
具體方法:
具體方法:
盤腿而坐,腰背挺直,身不可向後倚靠,輕閉雙眼,舌抵上顎,雙手握固,摒除心中雜念,調息10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