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編譯/郭潤峰 王海洋
累了的時候,人們總想好好休息。在心理治療師看來,休息分好幾種,它們運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軀體休息-
是指放慢機體的運行速度,使各項生理功能得到恢復,起到養精蓄銳的作用。軀體休息需要的是睡眠,晚上要早點睡,必要時打個盹,抽空練練瑜伽,或悠閒地享受午餐時光。
-腦力休息-
當你很難集中注意力、思緒開始漫遊時,就需要腦力休息了。關掉電子設備,放下發出藍光的螢幕,拉上窗簾,戴上眼罩,播放舒緩的輕音樂,不想任何煩心事,發發呆、做做白日夢,讓大腦充分休息。
-情緒休息-
這意味著 「卸下情緒包袱」,和自己喜歡、親近的人分享喜怒哀樂,發洩不良情緒。傾訴物件可以是心理治療師、親密的朋友或興趣團體。
-社交休息-
這意味著暫時斷絕與外界的來往,讓自己獨處一段時間。你可以自己靜靜地待在家中,或者去山谷裡靜修,或是到人跡罕至的野外遠足。然而要牢記的是,雖然身體上遠離別人,但在緊急情況下還是要能聯繫到親友,以免發生意外。
-創造力休息-
從繁雜的重覆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才能恢復精氣神,迸發出更多的靈感。讀一本好書,去森林中散步,給房間做次徹底的大掃除,或者欣賞藝術品,都是在為激發創造力而休息。
-感官休息-
眼部疲勞、頸部僵硬、食之無味等,這是最常見的感覺功能疲勞。建議親近自然,接觸綠植,嗅聞清新空氣,不讓感官麻木。
-精神休息-
若開始感覺有些迷茫、孤獨寂寞、 無所依靠,就說明你需要精神層面的休息了。可選擇讀經文或哲學著作,外出遊玩,練習冥想,參加志願者活動,和朋友聊聊古今中外等,豐富精 神世界,重燃激情,增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