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一壞如何揮棒》專訪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馬逸才
清冠一號強打國家隊中藥材後勤補給扮要角
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作者:金麗萍 攝影:鄭清影
向上抗爭 贏回發照制度
問:您在第一屆任期,順利爭取中藥商發照。過程中,是否體會向官學界溝通的重要性?
答:重新建立中藥業發照制度,即中藥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確實得來不易。過程中,我們不斷向上溝通,層級達行政院;甚至,發動一場抗爭。107年11月6日抗爭後,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允諾三個月後答覆。12月26日,部長就藥事法103條第2項發照部分,邀請持正反兩面意見的專家進行研議;最後,決定發照;也已於去年8月30日,公告解釋令與發照原則。
事實上,中藥商發照制度,也同時解決重大的社會問題。因為,沒有合法取得執照的管道,造成地下藥商日益猖獗,無論是師徒或父子傳授,都是管理用藥安全上的死角,藉由正規的發照制度,才有助於將他們納入正軌,並誠實納稅。
中藥翻身 有賴教考訓用
問:順利發照即能緩解中藥困境?
答:發照固然重要,但對中藥商而言,仍只是暫時止血,並非可長可久之道;未來,仍必須回歸落實教考訓用。
目前,中醫與中藥的發展,已嚴重失衡。但早年台灣在日據時代,中醫幾乎被消滅;因日本重視西醫西藥,對於中醫藥,傾向廢醫保藥商。民
國五十五年,中國醫藥大學(學院)開始設立中醫系,中醫開始建立教考訓用制度。現在,每年培養300位中醫人才,目前全國的中醫師大概有
七、八千位。試想,中醫若沒有經歷這段蛻變過程,不也只是赤腳仙,停留在郎中的水平?
問:所以,自日據時代以來,中醫成長、中藥式微,呈現消長局面?
答:是。這樣的發展絕非中醫藥之福,中醫一定要搭配好的中藥,中藥發展受限,也會影響中醫。所以,中藥界本身,需加快腳步、迎頭趕上。
中藥材管理實施說明
資料來源: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中藥材邊境、市售查驗
資料來源:衛福部立法院第10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
中醫再教育 開出時代新路
問:中藥商除制度外,面對老客戶凋零、年輕族群中藥購買習慣改變,也是不可輕忽的問題?
答:我們將訓練中藥商創新行銷手法,藉以吸引年輕人,甚至,邀請網紅做行銷。相關培訓課程已由高雄義守大學執行;針對中藥專業,公會也會設計教育課程包括中藥概論、本草、藥事法規、中藥炮製、生藥學等,協助業者精進專業。
中藥市場的銷售模式很特別,首重信任,往來間,也都是熟客。但環境改變了,中藥商必須走出同溫層,建立與社會大眾溝通的能力。好比八角,對圈內人,是再簡易不過的中藥食材,但面對圈外人時,就必須耐心解釋說明。
邊境市售把關 奠基藥材認證
問:除了行銷手法翻新外,中藥安全應才是最有效的行銷利器?
答:是。除順利發照,執行相關培訓以及提升中藥業專業知識課程外,我計畫找一檢驗公司進行藥材認證;嚴格來說,中藥經邊境與市售的把關,已經具有藥廠國際GMP標準的水準;之後,進一步推動藥界的認證機制,讓大家安心使用中藥,這也是我未來三年的重要計畫。
以醫帶藥 中醫中藥齊頭並進
問:新近,政府強調「以醫帶藥」政策,您認為,此舉是否將更加印證中藥療效,進而深化民眾對中藥的信賴感?
答:是以醫帶藥,進而以藥帶商。事實上,五、六十年前,中藥行都有中醫師坐堂,因為,中醫需要好的藥材。這次,面對新冠肺炎,在臨床上以科學數據證明療效的「清冠一號」,正是結合10種藥材的水煎藥,由此處可證,在守護國人健康上,中醫中藥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