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冠一號強打國家隊中藥材後勤補給扮要角 (上)

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馬逸才

一好一壞如何揮棒專訪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馬逸才

清冠一號強打國家隊中藥材後勤補給扮要角

內容授權單位:中國醫藥導報
作者:金麗萍 攝影:鄭清影

 前言:今年7月,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中藥商全聯會第十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各界謹慎防疫中進行。過去三年,為中藥商權益四處奔走請命的馬逸才理事長,獲得連任。

 今年以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各界尚待解藥。此際,由10種中藥組成的「清冠一號」以臨床科學數據證明療效,令世人眼睛一亮。

 只不過,為中藥「清冠一號」的喝采聲量持續升高時,巨大陰影兜頭罩下。8月初,爆發台中名中醫、盛唐診所負責人呂世明誤用中藥硃砂事件,致使整體中醫藥界的士氣被打落谷底。

 短短兩個月,中醫藥出現一好一壞球。過程中,卻意外突顯中藥商全聯會的重要性,這個在馬逸才口中所稱的「弱勢團體」,竟在國人用藥安全上扮演「把關者」的角色。未來三年,當時代的歷史鏡頭重新聚焦中醫藥時,相信會有無數個好壞球迎面而來,馬逸才將如何順勢揮棒,翻轉提升中藥商的經營內涵,重拾中藥在傳統中醫藥的主導地位。以下是馬逸才接受中國醫藥導報副社長兼總主筆金麗萍的專訪紀要。

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馬逸才

打樁補洞準備重返榮耀

 本報副社長兼總主筆金麗萍問:(以下簡稱「問」)》過去三年,您的領導風範獲得肯定,以至於順利連任;在疫情所帶來的不安氣氛下,踏上新任期。對於您所稱的「弱勢團體」中藥商全聯會,您將如何進一步帶領同業、持續打樁補洞,建造順應時代的中藥發展系統?

 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馬逸才答:(以下簡「答」)》中藥商位處中醫藥上游,我們至產地購買中藥進口,銷售至各式不同通路,包括傳統中藥店、藥廠,以及醫療院所、中醫診所等,也有進入生化科技或食品添加。

朝中無人 喪失話語權
 以健全產業發展而言,需整合產官學各界,才足以構建完整體系。中藥商只有產業,沒有「官」和「學」,等於沒有話語權;反觀,中醫師與藥師,都已具備產官學完整架構;造成差異的關鍵在於:一套教考訓用的人才養成系統。中醫師與藥師早已建立教考訓用,透過這套系統運作,相關人才經高普考進入公部門如衛福部食藥署、中醫藥司、各地衛生局等,或到學術單位作育英才,等著開枝散葉,在「產」之外,也同時在「官」、「學」界打樁。目前,中藥商沒有教考訓用,長期以往,沒有溝通管道,以至於失去發言權,所屬業務終被支解;所以,中藥商人數看來不少,卻在快速凋零中。

藥商、客戶 一同老去

 問:中藥販售業靠本身力量苦撐,禁不起大環境劇變,進而式微?

 答:中藥業市場萎縮,我歸納有六大原因,首先,就是執照斷層;再來,便為健保制度;接著,則是年輕消費者購買中藥產品的習慣改變,

他們會去 11買玫瑰四物飲,也會買桂格養氣人蔘,卻不進中藥行。以往,老人家購買西洋參或燕窩等,經店內介紹,可能立刻花一、二十萬帶回家;但阿嬤去世了,孫子再來店裡,就可能只花三、四百元買些零嘴;如何讓年輕人對中藥產生興趣,才能力抗時代巨輪無情地輾壓中藥販售。另者,中藥市場被生化科技或食品添加瓜分,也是中藥銷售提振不易的要因。

形象由負轉正 讓檢驗數據說話

 媒體的負面報導,對中藥困境如同雪上加霜。過去,媒體對中藥多半是負面報導如黑心中藥等;近來,政府強化市售與邊境檢驗,並建立具

體數據,同業按著標準通過檢驗,以專業取信大眾;現在,媒體負面報導少多了。最近「誤用中藥硃砂事件」,確實只是一件個案。

用藥安全 靠中藥商把關

 對中藥商殺傷力最大的還是因欠缺教考訓用、少了官學支撐,以至於從法規制定到管理者,皆非系出中藥,而是由西藥系統管理中藥。在現況無法立即改變下,我們必須強化溝通,讓他們了解中藥,而中藥商確實是用藥安全的守護者。

 問:中藥商持續減少,現有家數為何?可以如何讓新血加入?

 答:中藥商自民國82日後,即停止發照;所以,這個行業整整26年未發執照。26年來,中藥商家數幾乎腰斬,至民國108年,只剩7900家藥商;而且,每年大約以500600家的速度減少;之後,萎縮的速度會愈來愈快;因為,目前執業的中藥商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已屆退休年齡。

 中止發照,更難吸引年輕人投入中藥販售。在千多家中藥商中,約有千家是父子傳承,但另外的5千家,卻是後繼無人。因此,爭取發

照,是重要一步。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