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開啟第二人生

銀髮族開啟第二人生

/李珍
    在日本,人們很在意「第二人生」這個概念。第二人生,指退休後到生命結束的那段晚年生活。我們很多老人的第二人生就是帶孫子,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但在日本,老人沒有和子女一起居住、幫忙帶孫的傳統。日本很多男性上班族退休後會面對重大變故:妻子提出離婚、兒女不來照料、沒有獨立生活能力、被社會輕視等,有的老人心理失衡,甚至犯罪。如何才能優雅而有意義地度過第二人生?日本老人齋藤孝最近提出的「55歲人生管理術」頗受關注。
    齋藤孝認為,若以一生90歲來計算,人生折返點應落在45歲,但45歲的人往往在體能、健康或心態上大多還繼續著30多歲的衝刺階段,真正意識並開始思考自己「人生進入下半場」的時候大致在55歲左右。如果55歲開始調整心態、規劃未來,就能從容不迫地迎接後半輩子。
    齋藤孝主張,55歲後的人生規劃該重新思考工作、學習、社交這三大方面。
    55歲後的工作不是為了謀生,而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這可以是自己前半生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和精力做的事。努力去追夢,哪怕實現不了也無所謂,反正能給自己一個交代。如果沒有夢想,那麼就做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比如旅遊、種花等。近年來,日本出現了很多令人驚歎的老人,有的能用軟體畫出動人的風景,有的能寫詞作曲,他們的晚年非常精彩。
    除工作以外,還可以學習。齋藤孝主張老人多從事藝術類學習,這和日本腦科專家的意見不謀而合。
    美術展、音樂會、藝術表演等對老人的五官和大腦刺激較多,而老人豐富的人生體驗可幫助更好地理解藝術。很多原本對美術、音樂毫無興趣的上班族都是退休後開始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俗話說,人要有「三老」:老伴、老本、老夥伴。很多老人喜歡大夥一起跳廣場舞、組團旅遊等,其實都表現了老人對社交的需求。多走出門,和自己的夥伴們喝喝茶、聊聊天,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希望老年朋友樂在其中。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