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 現代中醫本草芳香療法

淺析

/王博學(中國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馬來西亞中醫師)  

 中醫本草芳香療法,簡單的說是指將氣味芳香的中草藥,運用其香味及藥理特性,根據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製成適當的劑型,例如:香囊、煙薰、噴霧、精油等;並通過鼻腔(嗅吸作用)、口腔(內服作用)或皮膚(塗抹作用)將藥物滲透體內,發揮所具有的藥效,用於防治人體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法。由於中醫本草芳香療法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其療效逐漸被現代廣大醫家及患者所肯定。芳香療法起源與發展「芳香療法」一詞雖源自於歐洲,但在中華文化裡,中醫本草芳香療法歷史更為悠久,在歷代中醫文獻中均有記 載,並在民間廣泛流傳。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薰療、艾蒸和釀製香酒的記載。真正有文獻記載的便是先秦時代 《山海經》中薰草「佩之可以已癘」。由此說明瞭當時已形成使用芳香藥物防治疾病、辟穢消毒、清潔環境的風俗習慣。至戰國時期,芳香療法逐漸從生活習俗發展為醫療手段,並記載於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皞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一丈,並內酒中…」。可見本草芳香療法已從大量的

生活實踐中積累經驗,並逐漸形成可治病防病的理論體系。
 從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及有毒、無毒」,表明中藥各自獨特的藥理屬性,並反映其對人體具有斂、宣、泄、燥、潤等調節作用。透過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與人們味覺可感知的五味,四氣屬陽,五味屬陰,也就是 《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陽為氣,陰為味」之意。記載著許多對中藥運用的智慧,是現代藥草學家的指南。到了唐代,芳香療法有了進一步發展,如: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指出,太乙流金散煙薰,赤散搐鼻、辟瘟殺鬼丸香佩、粉身散作粉劑撲身、桃枝洗方外浴等外治方法可起防治溫病的作用,並在「辟溫」一節中詳細記載。《本草綱目》更是對芳香療法的用藥方式,進行總結、創新及更全面的介紹,如塗法、擦法、敷法、撲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清代,吳師機編著 的《理瀹駢文》對芳香療法的作用機理、辨證論治、藥物選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作了系統的闡述,使芳香療法有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直至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本草芳香療法的發展逐漸完善,給藥方式種類也越多樣化,如:中草藥精油、中藥香薰、中藥噴霧等。 

中醫理論分析  

一、藥物種類及功效  
  根據芳香中藥藥性與藥效,大致可將其分為芳香辟穢、芳香化濕、芳香開竅、芳香溫通、芳香解表5大類。①芳香辟穢藥有紫金藤、甘松香、樟腦、冰片、香茅、雄黃等,多為具有除邪辟穢的功效。②芳香解表藥有紫蘇、荊芥、白芷、蒿本、生薑、桂枝、薄荷、菊花、柴胡等,以解表藥為主,多具有解表透邪的功效。③芳香化濕藥有藿香,艾葉、澤蘭、豆蔻、砂仁、香附、蒼朮等,以燥濕藥為主,多具有燥濕健脾之效。④芳香溫通藥有細辛、高良姜、木香、檀香、川芎、沉香、丁香、羌活、獨活等,以芳香開竅藥為主,多具有溫經通脈止痛之功。⑤芳香開竅藥有蘇合香、石菖蒲、乳香、沒藥、麝香等具有辛香走竄之性的開竅藥物,有開竅醒神的功效。  

二、 配伍原則  
  中醫的核心理論為「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無論中醫內治法或外治法均須遵循此理論思想。君臣佐使、相須、相使、相反、相惡等配伍原則,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等辨證理論不僅指導內服方劑的中藥配伍,亦適用於中醫芳香療法的中藥選擇,正如《素問 • 經脈別論》云:「外
治不由臟腑,卻直達臟腑,尤貴能識臟腑」及《理瀹駢文 • 略言》中記載:「內
外治殊途同歸之旨,乃道之大原也」「外
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爾」「外治必如內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陰陽、識臟腑也」。由此可見,芳香療法雖有其用藥的

獨特之處,但其用藥原則與內服方藥如出一轍。在多項臨床研究中均證實此觀點。由此可見,芳香療法的配伍原則與中藥內服方藥的配伍原則基本相同,體現中醫「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論。

三、用藥方法與劑型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的發展,醫療技術逐日進步,中醫芳香療法的用藥方法和劑型也不斷推陳出新,種類也日益增多,操作方法更為現代化、人性化。目前常用的用藥方法有9種。①香佩法:是將芳香藥末裝入特製布袋中,佩掛於胸前,藉藥味揮發以防治疾病的方法。②香冠法:是將 芳香藥物製成藥帽,戴在頭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③香枕法:是將芳香藥物置於枕芯之內,或浸在枕套之中,令人在睡臥時,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自然療法。④香兜法:是將芳香藥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裝入布囊縫好,兜於腹部以治療某些慢性疾病的方法。⑤香薰法:用一些芳香氣味且容易燃燒的藥物製成煙薰劑,用時點燃,燻其患部或居室防治疾病的方法。⑥香浴法:是用芳香藥物浸泡洗浴,或用芳香藥物煎煮之熱氣薰蒸的一種方法。⑦香敷法:是將芳香藥物研為細末,並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製成糊狀製劑,敷貼於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使藥效通過皮膚經絡而產生效應。⑧香熨法:是將芳香藥物炒熱後,用布包裹,熨摩人體肌表某一部位,並時加移動,以收祛風、散寒、止痛、活絡之功的方法。⑨搐鼻法:是將藥物研成粉末,吹入病人的鼻腔,或由病人聞吸香氣,以達到芳香開竅之功的方法。常見的劑型則有原藥劑、散劑、煎劑、膏劑、滴 鼻劑、氣霧劑(哈萩)、煙薰劑、精油等。

臨床應用方式  

一、香浴法  
  臨床上可選取藿香、紫金藤、艾葉、香茅、生薑、細辛、薄荷等7味中藥,浸泡洗浴,或用煎煮之熱氣薰蒸,可以用來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亦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二、香枕法  
  臨床上發現芳香中藥藥枕(當歸、川芎、鬱金、乳香、沒藥、玫瑰花、辛夷、羌活、蒿本、冰片等各40g,研為細末,
裝枕芯)採用藥枕治療失眠症、高血壓病、頸椎病 等均可獲得良好療效。

三、香薰法  
  運用中藥香薰療法可選取薰衣草、沉

香、紫金藤、檀木等來促進抑鬱症患者康復的臨床療效,可提高抑鬱症患者的臨床療效,且操作簡單安全,利於患者接受。香薰法除了應用於臨床治療外,研究證明,中藥香薰法可用於環境的消毒,如將生蒼朮放置加入95%酒精浸泡,可點火薰燒出白煙,對醫院或環境進行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預防環境感染。  

四、香敷法  
  臨床上可運用芳香中藥 (二妙油膏:蒼朮、黃柏各等份,香油適量,研為細末,用香油調均備用)外塗於患處,適用於皮損潮紅、搔癢、抓後皮膚潰爛等可獲得良好療效(參見周德生、吳兵兵主編,中醫膏方全書,湖南科學技術出 版社,2018,P252)。

淺析

▲二妙散即黃柏與蒼朮細研末香油調勻,可外塗患處,  為香敷法。

總結  

 中醫本草芳香療法能將日常生活習慣、養生保健及醫學 治療融為一體,其作用廣泛,可針對使用人群、體質、症狀、疾病的不同採用不同的配方、給藥途徑、劑型,體現中醫「辨證論治」「三因制宜」的思想理論,並遵循現代醫學提倡「個體化」的治療原則,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  
 近年來關於芳香療法的臨床應用已廣泛推廣,療效亦得到患者的肯定。藥理學不斷深入的研究,也為臨床應用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逐漸破除中醫學為「經驗醫學」的片面說法。但芳香類藥物易於揮發不便保存、中藥材品質參差不齊、研發力度不足等不利因素阻礙了中醫本草芳香療法的發展,轉而崛起的是提升中草藥植物有效物質成分技術的提煉及萃取,例如:現代精油。故今後仍需重視傳統醫學理論與現代醫學相結合,規範中藥材管理,以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以現代醫學研究為依託,不斷改良用藥方法,提高療效、擴大應用領域,以促進中醫本草芳香療法的發展。

分享貼文

中國醫藥導報

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AM08:30-PM18:00
聯絡電話
02-25676228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51號5樓之1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

傳真 02-25682454
E-MAIL [email protected]

隱私權政策